何以没有出现物理学大师?

teiler

知名会员
管理成员
作者: 谢泳

  如果这样提出问题:中国何以没有出现物理学大师?有人会说,你所谓的大师是如何界定的?赵忠尧、王淦昌、朱光亚、邓稼先等,算不算大师?我不是在作科学论文,只权当是基于一种感觉上的问题假设和思考吧。

  华人的聪明现在已得到世界公认,得诺贝尔奖的杨振宁、李政道出身20世纪40年代的西南联大,是吴大猷、吴有训、王竹溪的学生。中国20世纪30年代的高等教育,以清华为代表,实在有许多了不起的地方。恩·维纳还没有创立控制论的时候,清华就请他来教书,他和中国数学家李郁荣就有过合作研究,清华后来还请过冯·诺依曼,因为抗战爆发,他未能成行;还有在生命科学领域,四十年代汤佩松在建立清华农学院时,对于当时刚刚起步的生命科学就有过设想,他想建立的就是类似于后来美国霍普金斯生命科学院那样的机构,他晚年在回忆录中对于1949年以后清华农学院的消失痛心疾首。他当时就看到了这一学科的前景,他连请什么样的教授都想好了,像当时中国最年轻的少壮殷宏章、王伏雄、娄成后都在他的麾下,但清华不要农学院了。

  在我的感觉中,中国人的物理才能是一流的,丁肇中是华人,朱棣文是华人,李远哲(化学)也是华人,还有吴健雄,何泽慧这样杰出的女性,但这些杰俊多是在域外显露出他们的卓越之处的。

  我看过吴景超一篇文章:《论积极适应环境的能力》,吴景超引述倭克朋在《社会变迁》一书中的观点,认为"发明的能力,既然是根据于文化基础,那么中国发明的成绩,所以不如别人,乃是因为文化基础薄弱,而非由于民族的智慧有什么欠缺,是很显然了。我们现在正在吸收别国的文化,或者可以说是正在充分的世界化。假如这一点能够做得圆满,那么我们自然也能够发明许多东西,与欧美诸国并驾齐驱。所以中国过去积极适应环境的能力太差,这是一个文化的问题,而非生物的问题。"

  吴景超说:"也许有人要问,中国为什么缺乏发明的文化基础?这个问题如换一个问法,便是中国为什么缺乏自然科学?回答这个问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我愿意提出几个假设来,以供研究这个问题的人们参考。中国的自然科学不发达,第一便是因为中国人的聪明才智,没有用在这个上面。一个民族的知识分子,其用心的对象,并不是私人的意志决定的,而是环境的学术空气代为决定的。中国自西汉以后,知识分子的心力,都用在儒家的几部经典上面。譬如背诵十三经,首尾不遗一字,有许多儒者便做到了。我还遇到过能背汉书的人。但还没有听人说过,西方有什么学者,能背诵柏拉图的共和国,或卢梭的民约论。这种耐心,这种毅力,假如改变了途径,用在自然科学上面,不见得就没有成就罢。一个在自然科学上没有下过功夫的民族,对于自然科学,自然没有成绩可说。但没有下过功夫,并非不能下功夫,这一点我们是要认识清楚的。"

  "第二,我们的自然科学所以不发达的原因,乃是由于我们在建筑文化基础的过程中,受别个文明国家的益处太少。我们偏在东亚,而世界上的文明国家,大多数都在西方。我们与他们,因为过去交通不便的缘故,接触是很少的,所以他们所产生的文明,我们不能借来做我们的文化基础。换句话说,我们的文化基础,在十九世纪以前,虽然已经含了不少外来的成份,但大体可以说是我们自己建筑起来的。欧洲各国,因彼此距离很近,一国的发明,不久便成为各国共同的所有品,所以他们文化基础,可以说是各国共同建筑起来的。研究瑞典文化的人曾估计过,瑞典文化中,外来的成份,比自己创造的成份为多。这是西方各国占便宜的地方,也就是我们吃亏的地方。假如在中世纪时代,欧洲与中国,交通便有今日的方便,那么他们在文艺复兴以后的文化,便可一点一点的传入中国,加入我们的文化基础。也许中国便有一部分人,受了这种文化的影响,便加入工作,加入自然科学的研究。真能如是,我们今日一定有很光荣的发明可以自豪了。"

  吴景超提出的问题和他的表述,可能就是科学史研究当中常说到的"李约瑟难题",我查了一下文献,吴景超这篇文章的发表时间比李约瑟提出他的命题要早三年,不过他没有涉及印度和亚洲其它地方的情况。

  吴景超说中国人没有把才能用在科学方面,这话对我很有启发。我特别想到的是,一个社会对青年学生科学才能的转移。一般来说,物理学家常常最能看到一个社会的本质,并努力去改变它,近几十年来,世界最有名的持不同政见者,均以物理学家为代表,大约就与物理学家的知识结构和知识趣味有关。

  现在我想,是不是这么一个问题: 在物理上有才华的人,对社会结构通常也有兴趣,他们总是能看到这个结构最不合理的地方,而想让它好一些。 为此,那些本来在物理方面有才华的学生,却为了改变这个社会结构,而暂时放弃了对物理本身的兴趣,这种社会逼迫下的舍物理而政治的选择,使多少物理天才因政治而最后丧失了他们在物理上作出贡献的机会。1957年,北京大学最有名的两个右派谭天荣和刘奇弟都是物理系的学生,据说刘奇弟的物理才能很受他的老师王竹溪先生称赞。当年清华的右派学生中,也是物理系为多,教授中也如此,这好象是个规律。一个正常的社会本应该让那些具有物理才能的学生去研究物理,或者研究他们感兴趣的自然科学问题,如果社会的现实转移了许多物理才俊的理想,他们多数成为民主战士,我们自然也就看不到物理大师了。
  
选自《东方》2002-11期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