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而上学与康德形而上学

teiler

知名会员
管理成员
  传统认为,“形而上学”这一次最初是罗德岛的安德尼罗科在公元1世纪用来作亚里士多德一集作品的标题的。他之所以用 ta meta ta phusika (直译是“在物理学之后”)这一标题,是因为在他对亚里士多德作品的分类中,这集作品摆在关于物理学的作品之后(meta)。不过,这样一个位置在其主题上有他的哲学基础,因为亚里士多德在这些作品中研究的乃是那先于或高于物理对象的事物,从而对我们在直观上相信的一切给出理由。因此,这一标题便能应用于整个哲学分支。现在,形而上学一般是指对实在的最基本的成分或特征的研究(本体论),或者对我们在叙述实在时所用的最基本概念的研究。按照某些用法,形而上学主要讨论不可感的事物,或者科学方法范围之外的事物。但其他的形而上学观点则反对这些说法。

未完待续……
 

teiler

知名会员
管理成员
  亚里士多德自己把这类研究称作“第一哲学”或sophia(智慧),即关于终极原因和原则的科学。有时他称之为“作为是的是”的科学(即什么是“是”的科学),有时他又将之等同于神学,因为它讨论一类特殊的是(存在),即超越可感本体的神。中世纪哲学家把形而上学的这些不同方面分别叫做“一般形而上学”和“特殊形而上学”(或具体形而上学)。

  在理性主义传统中,形而上学被看作是由纯理性所操作的对超越感观知觉的内在实在性质的研究,虽然主要的形而上学家,如柏拉图、笛卡尔、斯宾诺莎、莱布尼茨和黑格尔,对内在实在是什么具有完全不同的见解。C.沃尔夫把形而上学分成四部分:本体论(关于是或存在的一般理论)、理性神学(关于上帝)、理性心理学(关于灵魂)以及理性宇宙论(关于世界)。

未完待续……
 

teiler

知名会员
管理成员
康德把一切力图以纯理性来叙述超越人类理智的超验实在的努力都归作思辨的形而上学。他认为,形而上学乃是人类心灵寻求整体解释的一种必然倾向。虽然思辨的形而上学不能产生知识,它的超验主体(上帝,自由意志和灵魂不朽)可以作为正当行为的根据(“道德形而上学”)。康德的批判哲学是另一意义上的形而上学,它研究经验可能性及科学设定的条件。

卡尔纳普及其他逻辑实证主义者把形而上学看作是对超越经验科学领域的事物的本质具有知识的领域。他们认为,这一领域应作为无意义的东西而加以清除。另一方面,他们又主张他们自己的工作限制在逻辑和经验之内,应称作科学哲学。

出于不同目的,海德格尔和德里达也试图从他们的思想中排除形而上学,尽管他们对自己的工作并不感到满意。

斯特劳森提出了“修正的形而上学”和“描述的形而上学”这一著名区分。他把思辨的形而上学称作是修正性的,而与之相对立的描述的形而上学则讨论我们据以思考和谈论世界的概念构架。据此,逻辑实证主义和其他反形而上学的哲学也都是一种形而上学,因为它们在讨论人类语言和思想的概念结构。

在一种与马克思主义相关的专门的意义上,形而上学被看作是一种片面的、静止的和孤立的思维方式,与黑格尔的辩证法相对立。
 

小学童

游客
上文说形而上学是“形而上学一般是指对实在的最基本的成分或特征的研究(本体论),或者对我们在叙述实在时所用的最基本概念的研究”。

为什么许多人都在批判它?是否它就完全错了?错在哪里呢?
 

PIERCE

超级版主
乖乖,这问题就大了
这个问题最好还是不要用对或者错的眼光来看,还是以历史主义的立场来看好一些。
批判它主要是因为它形成了霸权,遮蔽了其他;但是批判不等于扫地出门,批判实际是廓清、还原,腾出新的生长空间。
 

wj2002

人文贵宾
想回答此问题者,都成大哲。而此问题至今还未有答案。
倘真对此问题想有所钻研。建议看如下几本书。
亚里士多德 《形而上学》
康德三大理性批判
海德论形而上学
倘这几本书没有看过,了解。就不要谈这个问题了吧。怎么谈,都没有谈到点子。
泛泛而谈。就是扯淡。
 

teiler

知名会员
管理成员
关于康德的一段还没有完,过阵子我把它续上。不过这跟前面几篇一样,都是属于“常识”的东西,没什么“见解”。wj兄说得很对,这是大学问。我们倒是有必要先搞清一些基础的东东。
 

小学童

游客
我正在看古典哲学呢,看了一遍,基本内容都了解了一些,没有看原著,看到一些谈论形而上学的东西,关于古典哲学的,就是不明白,所以才发问,是不是我也应该看一些关于现代哲学的东西?对亚里士多德和康德我还有些了解,对现象学就不知道了,只知道康德有现象和物自体的区分。
 

HongYu

初级会员
回复: 形而上学与康德形而上学

teiler楼主一楼关于“形而上学”或者说“物理学之后”(ta meta ta phusika )这一标题的分析真的很不错!挺有感触
我也分享一点点之前读海德格尔《康德与形而上学疑难》里的一句话吧:“众所周知,起初作为纯粹书籍编撰意义上的术语μετà τà ψυσικá<物理学之后>(作为亚里士多德的、编排在那些隶属于”物理学“的文献后面的文献的总名),后来就变成了关于那些编排在后的文献的、具有某种哲学阐释意味的特称。但是,这一意义的转变,并非像人们通常所误解的那样是毫无害处的。相反,这一意义的转变吧对这些文献的解释挤压向了一个完全被规定了的方向,并由此判定,亚里士多德所论述的东西就一定”形而上学“。
以及,亚里士多德意义上的”形而上学“的核心问题是具有”可质疑性“和”开放性“的。
对形而上学开放的理解,或许是我们学习形而上学理论中最重要的素质。(可是现今很多国内的老师、学者都逐渐养成一种独断伦:认为自己做的人物才是哲学,而且是哲学的最高形态,唉,,)
形而上学核心问题的开放性和可质疑性!与楼主共勉。
HY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