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择校的争吵

令狐冲

华山派
原文来自豆瓣,作者kaka。

今天早上家里爆发多年以来第一次激烈的争吵,虽然我和丈母娘都各自只说了3,5句,既没有骂人也没有吼叫。但是双方都态度坚决而对立,观点无法协调。而争吵的起因在于上中班的女儿暑假后就升入大班,马上面临升小学的问题。我所住的小区1km范围内有2所小学,按照就近原则女儿将上2所小学中的一所。我觉的可以就近入学,而外婆建议去读离家5km外的另一所据说教育质量更好一些的小学。

外婆的逻辑是好的小学氛围更好,为升入好的初中打基础,好的初中意味着好高中,好大学,好.........在我看来我家所处的社区环境不错,由于房价不便宜,周边的邻居大多也是在陆家嘴或张江工作的白领,无论是经济能力还是教育程度都不错。这也意味着校园氛围并不会很差。而小孩子成长过程中有大量偶然因素,家里在创造物质条件的同时更应该多培养她独立思考,辨别价值的能力。并且每天上下学所消耗的时间至少相差1小时,这一小时无论是发展一些爱好,或是锻炼身体哪怕更好的休息都是对一个未成年的孩子有益的。

外婆认为我不了解上海的城市情况,上海的学校犹如每个人的经济情况一样等级分明,而这些也意味着未来生活的等级分明。我知道教育资源无论在全国的宏观尺度,或是在一个学校内部甚至一个班级的微观尺度都存在分配的不公平现象。我也不想谈论关于教育不公平的大话题,我只想说说我女儿的个人情况。首先我不希望我女儿去贵族学校或者被炒作的带有贵族学校特征的公立学校。那些学校里边集中的父母非富即贵,我不知道她的智力和情感能否弥合经济基础和社会阶层带来的巨大差异。我自己也清楚,数万或者数十万的择校费也许是我能够承受的,但是那种社会阶层的鸿沟是我没有能力去跨越的。因此我只愿意帮她提供我经济能力可以承受的教育。其次与刚性的经济和体能投入外,我更希望能陪她成为一个快乐,正直的人。在我看来这才是通往幸福的道路。每每听到家长在抱怨为孩子花了多少钱,数十年每天照顾他的生活起居多么辛苦的同时。我很少看到家长谈论对孩子世界观和性格的塑造问题。即使在口头上尊重价值,但是很多行为并未给小孩做出正确的表率。把这些关于人生最重要的一课扔给了孩子自己和未知的环境。我们过分的强调了“昔孟母,择邻处。”而忘记了孟母还有对他“子不学,断机杼”的教育。

外婆是60年代接受的中高等教育,在他们那个时代应该属于知识分子,而且在一所民办学校近10年担任教务工作。她日常的教育方法几乎是目前很多学校教育的翻版,首先将自己树立成一个权威,高高在上,不愿意真正听听小孩的看法。对小孩来说他的理念,看法不容置疑。用命令来规范小孩的行为。迷信各类培训班。

我多次和外婆沟通只希望她能做2点。第一遇到事情的时候听听小孩的想法再做判断,不要只看到事情的结果就直接批评,我们自己其实能做好的事情也不多。而且要承认不是所有的事都是大人对,小孩错。有自己独立的观点是他在今后生活抉择时的最好教育。第二在他读书,听音乐或画画的时候不要为鸡毛蒜皮的事打扰他。吃水果,洗手,陪客人聊天这种事早晚15分钟不是大事。小朋友的注意力本来就很难集中且集中时间很短,不要为了无谓的事情打扰她培养注意力。专注能够做好这世界上大部分事。

最后说一下家庭相处问题。很多人都曾问过我在一个纯粹的上海家庭中生活是否有各种不适。我说没有。在上海这座城市生活久了,对这座城市的方方面面更了解就更能理解很多上海人观念和做法的原因,虽然这是很多人看不惯的理由。任何人的做法不是孤立的,来自于环境和过往经历。而且每个人都有两面性,普通人很难做到既现实又大气,既细致又豪迈,既市井亲切又宏观霸气。。。。。对待每件事而不是对人或地域做出自己的评价是我处理与人打交道的方式。而且我在生活中愿意尊重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看法,每个人都对自己生活负责就行了。家庭中的琐事没有什么原则问题我都能接受,我按固有轨迹过自己的生活,承担家庭的方方面面的责任。最终我并不想帮女儿做什么决定,我想明年学校报名前,带她去2所小学参观,让他体会路程的差异和生活的节奏。如果她自己觉得起早摸黑的去一所离家更远的小学更快乐,我也会尊重她的选择。
 

yongfang1967

普通会员
回复: 【ZZ】择校的争吵

在这世界,独立思考实在是太难得了,要培养起孩子的独立思考,更是太难得了。有志而不得伸者,众矣!
 

竹卦

普通会员
回复: 【ZZ】择校的争吵

無論是怎樣的選擇都應該是自主的,哪怕還是個孩子。
別人的選擇,看上去再好也不意味著對本人有價值;而自己的選擇,再艱辛也不後悔。至於擇校,無非是跟風而已,真正的教育不是不是所謂教學質量所能劃分評定的。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