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另一面——读《谁为伊斯兰讲话》有感

状态
不接受进一步回复。

齐谐

活跃会员
一、缘起

90年代以来,冷战格局的瓦解和自由贸易的兴盛,造就了西方自由主义者所期望的美好幻象。世界似乎由对立的各方分治走向西方文化主导、经济控制,人员、物资、信息互通有无的全球化道路。然而,一个“偶发”的911事件,却从政治上改变了这种盲目的乐观情绪。“911”作为一个标志,同89之后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屹立不倒”,俄罗斯民主化后的“顽固依旧”一样,在相当部分具有“传教精神”的西方人看来,是一种对普世价值的反动,是对其“救世主热情”的不可理喻的屏障。

随着“911”的震惊世界,文明冲突论这种肤浅的谬论流布愈广,因为在当今绝大多数人依旧以“自己和异己”这种文化和思想模式看待世界的时候,一个确定的、简明的、符合“常识”的参照系更易于为民众所接受,在这种参照系下,无需对自己进行反思,放弃对他人的理解,自恋丝毫未损,敌我已经分明。反讽是,所谓西方帝国主义的文化霸权,不仅压制其他弱势群体的声音,更是塑造出唯一的认知模式。文明冲突论这一西方部分人的狭隘认知,在非西方甚或他们的“敌人”那里,获得了甚至更高的认同。当塔利班将矛头指向西方文明的时候,当世界各地穆斯林族群中形形色色拥有根本不同诉求的对抗性组织以伊斯兰为旗号的时候,这种区分敌我的划分方式已然得到胜利。

然而生硬的理论划分与复杂的社会现实的矛盾,必然造成无数的思想混乱,谁是西方?什么才是伊斯兰?数十亿人无法划分为两个或多个互相对立的集团而泯灭其内部的差异,这也就产生了对这种对抗性格局的种种回应。

二、向谁言说

《谁为伊斯兰讲话:十几亿穆斯林的真实想法》一书导言中写道:“我们在一个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失控、更危险的世界里,与这些野蛮的行径进行斗争,恐怖主义研究专家和学者认为伊斯兰教应该为全球恐怖主义负责的种种分析充斥着耳目。与此同时,像基地组织这样的恐怖组织也在全世界散播信息,它们将西方妖魔化成伊斯兰教的敌人,认为西方要为穆斯林世界的所有问题买单。”显然,这种试图为十几亿穆斯林发声,正本清源、“拨乱反正”的努力与其说是一种主动的宣言,不如认为是一种无奈的回应,回应的只是最简单的事实“伊斯兰不是恐怖主义,穆斯林不是恐怖分子”。

就此书体例来看,不是对伊斯兰文明本身进行阐述以消除误解,亦非从政治现实和理论推导出发驳斥谬论,而是采用非常简单甚或取巧的“统计分析”方式,从常识而言,任何正面的立论和阐述都应有其本身的理论根源和逻辑推演。仅仅根据统计数据进行一些说明,只能意味着,这只不过是在西方强势文化下,对那些拥有偏见的读者的一种小心的辩解,“只用数字说话”,很聪明但也很无奈。

须记住,统计分析很长时间以来只是西方实证科学的专利,绝不是任何非西方文明善于运用的宣讲方式。此书采用统计方法,并通过盖洛普这一西方主流调查机构实施,只不过是力图消除任何西方读者的陌生感,使其便于理解,希望其更易于通过数据分析这种方法接受书中结论。

在这种情势下,力量对比显而易见,沉默者要么沉默,要么只能采用对方的语言进行自我辩解。反之,沉默者真的一直沉默吗?伊斯兰世界内部难道从未发声,难道从未有任何言论和主张?非也非也,一切原因只在于,强势一方从来不会主动理解弱势族群的文明,在太平无事时,第三世界只能是西方学者爱好所致的“人类学”、“东方学”的研究对象,而在这种观光和考古心态的研究中,在这种以西方体系解构研究客体(非西方文化)的方法中,弱势族群的文明、传统、言论和主张是不会作为主体进入西方视野的。黑格尔对于中印思想的评论,穆勒对于印度人的描述,欧洲对于阿拉伯文明的看法、白人殖民者对黑非洲的奴役,甚或现今很多中国人看不起印度,“我们”坚认维吾尔人“野蛮”、藏族人“愚昧”(两百年来,这是西方人对中国人的评语),莫不如此。并且,这种狭隘心态绝非傲慢的西方人独有,是人性本身,是你,也是我,只要我们还以自己和异己来区分这个世界。

三、辩解

书中所要表达的不过如此:

“一本书远不足以容纳这项研究所发现的全部内容,因此我们选择了最重要的,有时可能是令人惊讶的结论呈现给读者。以下是部分与人们的直觉相反的发现:
1、谁代表西方?:世界各地的穆斯林并不认为西方是铁板一块。他们批评或者欢迎一个国家是基于这个国家的政策,而不是它们的文化或者宗教。
2、梦想的工作:当描述对未来的梦想时,穆斯林提及的不是“圣战”,而是能有一份更好的工作。
3、反对激进主义:穆斯林和美国人一样反对攻击平民,认为这在道德上是非正义的。
4、宗教温和派:那些宽恕恐怖主义行为的人只是少数,他们并不比其他穆斯林更虔诚。
5、对西方的赞赏:世界各地的穆斯林都表示,他们最赞赏的是西方的技术和民主——这与美国人对同一问题的答案高度一致。
6、对西方的批评:世界各地的穆斯林表示,他们最反感的是西方的道德沦丧和传统价值的崩溃——这和美国人对同一问题的反应一样。
7、性别公正:穆斯林妇女既渴望在其社会中拥有平等的权利,也要宗教。
8、尊重:世界各地的穆斯林表达了同样的愿望:西方想要改善与穆斯林社会的关系,就应该修正他门的偏激看法并且尊重伊斯兰教。
9、教职人员和宪法:调查对象的大多数不希望宗教领袖直接参与宪法起草制定,但是希望宗教法能够成为立法的渊源之一。”

此处无需对这些结论加以详细评述,值得注意的是,作者用“有时可能是令人惊讶的结论”来描述这些统计结果。人们喜好和平、希望好工作、爱好平等、享受现代科技、追求民主自由、担心道德下滑,反对极端主义,难道这些不是绝大部分人的正常心理?而当在穆斯林族群间得到这些结论时,在部分人看来确是“有时可能是令人惊讶的”。若非是统计结果,那么是不是很多西方人就不相信这些结论呢,如亨廷顿一样,认为自由等价值都只是西方文明的特有,而非全人类的追求?

这种西方式粗暴分类的镜像就是,那些极端者,反过来将任何西方(很大程度上现代社会)所具有的特征看作是敌人(西方)的特有,科技、民主、男女平等、现代法治、甚至政教分离,这些是现代社会的基石,却被当作西方文明的罪恶,当作必须反对和消除的东西。西方——非西方,强势——弱势,在这种脱离现实的二分法中进行虚假的对抗,而双方每一个普通的人,每一个个体的人,在这种各自族群的集体性的强化中泯灭。

本书的主旨是,表达普通穆斯林的声音,这一点是成功的。但这种数据分析式的单纯辩解并没有消除造成认知混乱的理论根源,这将有待于另外的分析澄清笼罩着我们思想的那些谬误分类模式。

四、扭曲

谬误分类模式核心有三:1、世界区分为“我们”和“他们”;2、“我们”和“他们”有某种本质的不同;3、这种“我们”和“他们”的分类标准是单一的。其思想根源则是对陌生的恐惧和对自己的无知。基督教提倡:爱上帝、爱邻人。虽然这“爱邻人”真正意涵乃“爱人如己”而非“爱邻如己”,但这种对普遍的爱的倡导也要通过对与己相邻、与己相似之人的爱来象征。邻居是生活方式和我们最相似的人,因而也是内在与我们最相同的人,维吾尔族谚语:“狼不吃它的邻居。”这里没有不熟悉之物和不理解之情,没有陌生感从而有了一种安全感和亲密感。而当超出这一范围时,语言不通、习俗相异、种族有别、文明殊途,陌生导致疏离,疏离已达恐惧,恐惧则成各族群心中之藩篱。藩篱驻而界限分,“我们”和“他们”已为本质不同而族属各异,进而,“他人”不再是“他人”而成为“他物”。任何仇恨、奴役、征战、反抗之先,必先要将对方“异化”,对方不再是和我们一样的人,而是蛮夷、奴隶、压迫者、“异教徒”。

今天,公然的种族等级、文化歧视渐渐隐去,但对陌生文化和陌生人的恐惧和疏离,仍然存在于不少人心中。也许在大部分人心里,仍然有着“自我”和“他者”的分别,仍然通过扭曲的透镜观看外部世界,而这正是交流之障碍与观念之混乱之根源。《谁为伊斯兰讲话》统计表明:“只有46%的美国人认为‘有意针对平民的炸弹和其他袭击,无论如何是不正当的’,而24%的美国人认为这些袭击‘常常或有时是有理由的。’……印度尼西亚有74%的人认为恐怖袭击‘无论如何是不正当的’;而这一比例在巴基斯坦是86%,在孟加拉国是81%、在伊朗则是80%。”同时:“6%的美国公众认为以平民为目标的恐怖袭击‘完全是正当的’。而与此相比照的是,在黎巴嫩和伊朗这一比例都是2%,在沙特为4%。”然而在通过扭曲的透镜观看时,结论却是:“作为宗教的伊斯兰和主流的穆斯林大众被等同于少数极端分子的信仰和活动。例如,在盖洛普一份《2006 今日美国》(2006 USA Today)的民意调查中发现,相当数量的美国人承认对穆斯林起码存有某种偏见,并且认可对穆斯林采取高度安全措施,认为这是防范恐怖主义的必要之举。同一个调查表明,44%的美国人认为穆斯林的宗教信仰过于极端。”“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的调查发现大约三分之一的美国人(36%)认为,和其他宗教相比,伊斯兰教更鼓动其信仰者采取暴力。”为什么人们对自己族群中更高比例的极端倾向视而不见,却想当然的认为陌生族群更加危险呢?

人们对自己以及自己的族群往往能作出较为客观和全面的认知,而对他者,在不理解和不愿理解的前提下,却经常以片面的观察替代全体,以情绪化的断言指称所有。这不仅是缺乏理解力和耐心,更是习于简单化结论,乐于自划阵营的欲望的体现。努力理解对方是艰辛的,而轻蔑和嘲笑确是容易的。“在2005 年12 月盖洛普公司对美国家庭进行的民意调查中,当问及他们认为穆斯林社会最值得称道的是什么,‘没有’是最频繁的回答。而第二个最常见的回答是什么呢?是‘我不知道’。这两个回答加起来占到被调查的美国人的大多数(57%)。”这种情况绝不仅仅存在西方—伊斯兰或者西方—非西方对立中,任何以粗暴简单的标准区别人群的社会中,都是如此,主体民族—少数民族,定居民族—游牧民族,虔诚者—异教徒……甚至在这种种不同对立中存在着奇妙的对应,吉尔吉斯骚乱,“在吉族人眼里,乌族人狡猾、奸诈,唯利是图;而在乌族人眼里,吉族人懒惰、好斗,总想不劳而获。”而这种简单的互相指称在汉族—维吾尔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甚至西方—中国之对立中,几乎毫无区别,唯一区别只在于同一主体在不同对立情境中获得完全相反的指称。这种粗暴的、异化的,毫无确切性认知可言的指称和断言其谬可知,然而却被相当部分的人们不厌其烦不断言说津津乐道。

扭曲的认知必然导致扭曲的行为,即便不会造就“自我实现的预言”,但这种对现实的歪曲和力图采用扭曲行为矫正现实的努力带来的不仅是思想的混乱,更是现实行为的混乱。而人们却将混乱当作真理认知和接纳。

五、反动

“伊斯兰教丰富的多样性和温和的穆斯林主流被绝对少数的政治(或者意识形态)极端分子屏蔽和模糊了。在一个只划分“我们”和“他们”的世界,伊斯兰教——而不只是那些激进的穆斯林——被视为一种全球的威胁,同时那些相信文明冲突日益逼近的人,不仅仅是本•拉登们,也包括我们中间的很多人。”(《谁为伊斯兰讲话》)。

西方以战争来消除“恐怖主义威胁”,极端主义则以“恐怖主义”对抗西方(政治和文化)入侵。而这种“恐怖主义”,其破坏的真正目标早已不是那个幻想中的西方,而是他们发誓要保卫的自身传统和文明。当傲慢的西方甚至不经意以“无限正义”命名其新十字军行动时,举着伊斯兰大旗神圣化其暴力行为的组织也早已违背了真正的传统和信仰。革命、正义已经随着理想主义灰飞烟灭,剩下的只是愚昧的专横和投机的权衡。妖魔化伊斯兰的不仅是西方媒体,更是以同样的模式区分“自己和异己”的所谓抵抗者。

“伊斯兰意味着‘对真主完全地顺服’,在阿语里这个词和‘和平’,即‘色兰’(salaam)是同一个词根。”“在《古兰经》中任何一处,吉哈德既不等同于圣战、也不和‘圣战’发生关联。”“吉哈德,在《古兰经》中的意思是‘奋斗或者战斗’,尽自己全力去实现真主的意志,过有道德的生活。”“在调查的四个阿拉伯国家(黎巴嫩,科威特,约旦和摩洛哥)中,对吉哈德最多的描述是‘对真主的义务’,‘神圣的义务’或‘敬拜真主’,没有一个词提及战争。”(《谁为伊斯兰讲话》)。

然而在有意无意的煽动中,偏执的情感被利用、狭隘的心态被强化、温和的传统被扭曲,似乎希望只是以极端来对抗不公,然而这不公是真实的还是想象的,这极端是唯一的还是毫无必要的,已经没有人去探究。真正的混乱在于,被错误认知的一方不仅以同样的错误认知对方,而且以同样的错误认知自己。这就是扭曲的幻想对真实的现实的反动。

同样的情景发生在几乎世界每一个角落,绝非不同宗教、文明之争。在任何传统社会结构受到冲击的社群、在任何传统文化在动荡中产生危机的地区,在任何受迫害或妄想受迫害的人们中间,同样的反应模式依据同样的认知模式,在对现实缺乏真切认识的情况下,延续着“自我”和“他物”的划分,坚持着标签化的指称,以暴力和冷漠对抗自我消逝的恐惧。然而,这种阵营的划分和内心的封闭是否能最终保有自我,摒弃外来的干扰?竖起围墙就能安然生活?拒绝理解便可无视他人?

不合理的秩序对抗不合理的反抗,世界似乎混乱不堪,政治话语的宣传、宗教领袖的言说,生活不再是每个个体所组成,而是截然不同的族群的博弈。是耶非耶?怎样破除这一困局,越过“自己”和“异己”的鸿沟?怎样才能爱陌生人如爱己爱邻?消除恐惧,只需要破除对自己的无知,理解他人,捷径却是理解自己。

六、常识

《谁为伊斯兰讲话》一书通篇所讲的只是常识,最终我们也只能回归常识。

而破除各种单一分类模式回归常识,则要真正的理解自己,每一个人都是复杂的人,身处于各种关系,拥有各种身份,没有任何一种身份是固有和本源的,没有任何一种身份可以将形形色色的人截然划分为不同质的集团。阿马蒂亚在《身份与暴力》一书中写道:“过去几年来,世界各地的暴行和暴力事件不但引发了难解的冲突,而且也导致了极度的思想混乱。全球政治对立往往被视为世界宗教和文化对立的必然结果。确实,即使不是那么明确,这个世界已日益被视作各种宗教或文化的联盟,而人们的其他身份则被完全忽视。隐含在这种思维路径之中的是这样一个古怪的假设,即可以根据某种‘单一而又涵括一切的标准’来将世界上所有的人加以分类。对世界人口的这种宗教或文化分类导致了一种人类身份的‘单一主义’(solitarist)认识,这种认识将人们视为仅仅属于某一单个群体(或是像现在这样根据宗教或文化区分不同人群,或是像以往那样按照民族和阶级来加以区分)。……单一主义的认识往往容易导致对世界上几乎每一个人的误解。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把自己视为各种各样的群体的成员——我们属于其中的每一个。同一个人可以毫不矛盾地既是美国公民,又是来自加勒比地区,还可以拥有非洲血统;此外,还可以是一名基督徒、自由主义者、女性、小说家、女权主义者、异性恋者、一个主张同性恋者有权利自行其是的人、戏剧爱好者、环保积极分子、网球迷、爵士乐弹奏家;而且坚信外层空间也有智慧生物存在,并迫切渴望与他们交流(最好是用英语)。上述的每一个群体——她同时属于这些群体——都给予她一种特殊的身份。没有一种能够算得上是该人唯一的或单一的成员资格或身份。既然我们不可避免地拥有多重身份,在每一情况下,我们必须确定,各种不同的身份对于我们的相对重要性。”

穆斯林,不仅仅是一个穆斯林,更重要的是,他的穆斯林身份并不决定他的一切。一个穆斯林和一个非穆斯林其宗教信仰这一万千身份中一个差异,并不比其他万千身份的差异更具有本源性。当一个美国白人基督徒看一个阿拉伯穆斯林时,信仰的差异并不比他与其邻居政治分歧的差异更能显示人之为人的不同。反之,政治上同为温和派,也许要比同属一个教派有更多的相同点。而这种常识表明的仅仅是,以宗教、种族、民族划分人群,并不具有任何本质意义。一个人不会因政治分歧对其邻居产生疏离感和陌生感,同理,信仰分歧也绝不是将他人打入陌生人和另类名册的依据。只有破除了单一身份划分的假象,只有放弃将本质上相同的不同人机械划分为不同阵营的企图,我们才能在这个所谓的全球村,真正将“陌生人”看作邻居,看作与自己相同的人,而非不可理喻的“异类”。同样,民族、阶级、语言这种种不同划分,是身份的划分,绝不是对人本身的划分。

一个汉族人站在喀什街头,似乎感到陌生和疏离,但那些不同装束不同语言不用样貌的人,在用同样的笑容和友好的眼神“接待”他时,身处其中,只会感受到我们都是同一个群体,犹如自己的邻居(以上情景,来源于一网友的论述)。人和人绝不因一种身份而隔离,这并不需要艰苦探索才能明了。对每一个依于本性生活的人,对每一个有着朴素的善意的人,这,只是常识。

“只要对冲突的根源有更深入的理解,改善不同人群之间的关系是可能的,其速度也是相对较快的,即使这些冲突已经持续了数个世纪之久。”(《谁代表伊斯兰讲话》)。

冲突源于不合理的秩序,同样,冲突也源于你我心中自划的城墙。更真实地认识这个世界,更主动地了解对方,也即更深入地理解自己,我们才能在这个世界上和谐相处,即便“四海之内皆兄弟”只是一种理想,但正如一则维吾尔谚语:“山与山不能相遇,人与人总能相逢。”共同生活是我们的宿命。

附记:“沉默的另一面”一语借用[印度] 乌瓦什关于印巴分治的口述史《沉默的另一面》书名,愿我们每个普通人的努力能够避免沉默所带来的暴力。
 

齐谐

活跃会员
回复: 沉默的另一面——读《谁为伊斯兰讲话》有感

【外文书名】 WHO SPEAKS FOR ISLAM ?----WHAT A BILLION MUSLIMS REALLY THINK
【作  者】 [美]约翰·L.埃斯波西托;达丽亚·莫格海德 著
【外文作者】 John L. Esposito、Dalia Mogahed
【译  者】 晏琼英、王宇洁、李维建
【书  号】 978-7-5004-8792-0
【分 类 号】 B
【出 版 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特约编辑】 李登贵 等
【责任编辑】 陈彪
【出版年份】 2010
【出版月份】 6
【版  次】 1
【印  次】 1
【开  本】 大1/32开
【字  数】 190千字
【印  张】 9.75
【页  数】 295
【装  帧】 平装
【定  价】 ¥25.00
 

xiwen

初级会员
回复: 沉默的另一面——读《谁为伊斯兰讲话》有感

谢谢楼主这么详细的读书笔记。不过我还是认可文明的冲突是未来世界冲突的主要内容。文明冲突的根本在于各个民族国家,并不是步伐一致的走进现代社会(工业革命开始)。类似于某些少数民族,他们在奴隶制时被强行拉进了现代社会。现代社会一方面直接给他们带来了崭新的科技和社会面貌,一方面使得他们民族自身的发育永远停止了。欧洲经历了文艺复兴,穆斯林却手持从未改革过的古兰经,他们只会跟地球发达地区的人们越来越格格不入。除因为没有改革过的一神教从根本上跟现代社会是背道而驰的。抛开美国对中东地区石油的企图不说,欧洲的穆斯林跟欧洲社会冲突已经越来越激烈,而这一切正是欧洲左派政治家对穆斯林地区宽松的移民政策导致的。欧洲的穆斯林迟早会成为巨大的社会问题。这跟西方的剥削又有什么关系呢。虽然只是读书笔记,这本书的作者在文明冲突的问题上,还是显得有些理想主义和想当然了。希望世界和平,人民互相理解永远是个梦幻的世界。
 

Black

知名会员
回复: 沉默的另一面——读《谁为伊斯兰讲话》有感

首先,ls显然是没有读过那本书。。。那本书完全是一部社会调查和问卷分析。其次,你说“古兰经”没有改革过,“圣经”有没有改革过?佛经有没有改革过?这本身就是无神论者的主观想象。 现在伊斯兰世界的问题在于很多社会没有进入现代化,这个原因是经济,而不是宗教。在许多已经确立现代性的国家里,也包括一些伊斯兰为主导的现代国家里,宗教并没有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阻碍。
 

xiwen

初级会员
回复: 沉默的另一面——读《谁为伊斯兰讲话》有感

ls,基督教国家当然是经历过宗教改革的,中世纪到文艺复兴,这个就不用说了。但是伊斯兰教次次企图宗教改革的,都以失败告终。哪怕是富裕的沙特阿拉伯,迪拜目前的状况,百度一下也不难得知。伊斯兰有富裕的国家和贫穷的国家,但是经济因素,宗教因素说穿了,都是一个问题造成的:民族的发育不健全。尤其是宗教拖了后腿。另外我不认为沙特这样靠卖资源的国家,所谓的富裕可以支撑多久。伊拉克的从富裕到贫穷可见一斑。伊斯兰国家不进行宗教改革,依然坚持欧洲中世纪一般的宗教生活,未来的命运当然只能被掌握在那些发展已经远远超过他们的民族手上。
佛经和基督教的书没有改过,但是社会中的人实践他们的方式有了巨大的改变。宗教改革看的是宗教和社会的关系变化,不是看书上的字码动了没。
另,我的确没看过这本书啊,我不是说了吗……我就是看到读书笔记发一点感想而已。不是书评。
 

Black

知名会员
回复: 沉默的另一面——读《谁为伊斯兰讲话》有感

你所举例的沙特、迪拜、伊拉克都是宗教改革的结果,改革之后,反而成为激进主义和宗教势力到处流窜的温床。伊朗也试图改革,结果越来越保守。现在凡是要求伊斯兰改革的,其实都是用基督教,或者其他宗教的思想去套用伊斯兰教。伊斯兰在古代是温和宽容的,在近代阿拉伯复兴主义的改革大潮中,才变得激进和排外,宗教势力无孔不入。——伊斯兰的任务在于,正本清源,恢复它的精神实质;而不是打着改革旗号,推行极端复古。

很多人都怀着东方主义的眼睛看待伊斯兰世界,如今中国人也突然学会西方人的角度了。这真的让人很费解。外界对伊斯兰世界误解越是深刻,越是助长了以沙特阿拉伯、阿联酋、阿曼、约旦、叙利亚、利比亚、伊朗、伊拉克、乌兹别克斯坦、马来西亚等为代表的保守势力发动“改革”推行更加严厉的复古政策,导致更大的灾难。——好在“阿拉伯春天”已经在宣布整个“阿拉伯复兴主义”的死亡。希望伊斯兰中的中正思潮能够重新觉醒。
 

xiwen

初级会员
回复: 沉默的另一面——读《谁为伊斯兰讲话》有感

沙特阿拉伯至今仍是君主制,家族统治+政教合一,所谓的宗教改革就是这样的结果。瓦哈比派的改革初衷是针对奥斯曼帝国的法律权威,以及奥斯曼帝国的苏丹所兼任的哈里发所具有的宗教权威。但是这样的改革客观上并没有使得这个民族前进。所谓阿拉伯的春天,我并不太看好。本质上,这是阿拉伯世界的一次内斗。世俗政治势力和贵族势力的争斗。不幸的是,MOLIHUA已经标志着世俗政治势力内斗的失败。
我其实并没有指责伊斯兰的意思,可能你有点搞错了,也可能我没说清楚。因为我很想升级……这几天发帖很快。我本来要说的是:这个民族被卷入了现代社会的纷争,是因为各民族发展的程度不一样,因此不能相互适应。换句话说,落后的民族斗不过发达的民族,宗教和经济都拖了他们的后腿。阿拉伯本身想要前进,却困难重重。
立场这种东西,看你怎么看。如果你站在中国主体民族,汉族的角度看待问题,你真的很难不用所谓的“西方”的观点看待这个宗教。因为汉族和某族的冲突之严重,想必你也知道。那这种冲突又源自什么呢?最表面的因素当然是经济因素,但深层次的因素恰恰是宗教根深蒂固导致msl无法跟世俗化的现代化的中国社会相融合。如果这样的立场都叫做"西方"的话,恐怕不太妥当。
其实我个人比较反对西方社会干预伊斯兰的法律,例如女性被强奸或者通奸之后石刑之类。一方面,当然这是不同发展程度的文明之间无法互相理解,另一方面,西方强行的干预是霸权行为。石刑也好,女性割礼也好这些东西需要伊斯兰自己去解决掉,当然他们永远不解决,也不能干涉。
温和的说法,只能针对古代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不同的眼光看待对方。基督教将伊斯兰教当做敌教,而伊斯兰讲基督教视为广义伊斯兰教的一部分。
 
由版主最后修改:

Black

知名会员
回复: 沉默的另一面——读《谁为伊斯兰讲话》有感

我并没觉得你指责了伊斯兰教,所以是你搞错了。。。

我觉得你根本就是头脑不清楚,混淆民族、国家、政治和宗教。如果你觉得汉族和一些民族的矛盾是因为他们不能和世俗社会融合,那你就大错特错了。你站在一种主体中心主义的角度去看待别人,是不会理解那种无形的痛苦的。自己母语不能给自己带来工作和学习的机会,自己的身份成为别人指摘的对象,在自己家乡的路名都被换成外来语言,大批的移民占据了土地和就业机会;同样的事情,发生在任何一个地方任何一个民族都会感到痛苦。所以,宗教只是那些人无处可退的时候,寻找的护身衣罢了。(同样,如果你走访内蒙古,你也会发现类似的矛盾;甚至,如果你走访非少数民族地区的山西煤矿带、陕西油气带等地区,类似的矛盾都存在,为什么特意把新J的民族独立出来?此外,新J的问题,从这件小事可见一二:http://www.douban.com/note/161509929/

再次,伊斯兰教从来没有割礼这个东西,你可能是在语境里是在说别的事情,把这个混进来。至于石刑,这个还真是新鲜的事物。石刑本来只是阿拉伯半岛在史前流行的刑罚,在伊斯兰教崛起后,虽然保留,但很少使用。知道18世纪以后,逊尼派罕百里教法下的孽徒,篡改教法,把史前刑罚当成了正当性的刑罚,开始大规模推广。这就是18-19世纪“宗教改革”的产物。——我认为,石刑、绞刑、道德谋杀、以牙还牙之类的法律都应该废除,这和西方无关,而是和维护伊斯兰教自己的正统有关。

你自己想升级没关系,升级的机会有的是。但是你脑子不清楚,却是真的。同时也暴露出中国人“亲外人,远亲族”的思想本质。今日中国某些地方的乱象,完全是国人自己造的孽,所以这些后果,也必须自己承受。
 

xiwen

初级会员
回复: 沉默的另一面——读《谁为伊斯兰讲话》有感

首先,我请你不要人身攻击。一口一个脑子清楚,不代表你更清楚,只能证明你恼羞成怒。好好讨论问题,不要骂来骂去。我想你岁数不会很小,不需要我像教孩子一样教你懂礼貌。
其次,关键词:伊斯兰 割礼 自己百度。石刑 自己百度。懒得解释。西方人权组织强行关注这些事情不是一次两次。你否认不代表不存在。况且我说的是,不要否认现状,但也不支持外国势力干涉他国风俗习惯。OK?你看清楚我的意思。
最后,我不知道你气愤个什么劲。也许你是穆斯林?如果你不是,我觉得你比较莫名其妙。矛盾也是有级别的。邻居间吵嘴的矛盾和拿刀子捅最好不要混为一谈。
每个民族都希望自己民族繁荣昌盛。这是正常的事情。但是既然生活在中国这个汉族为主体民族国家,所有民族当然要能够融入社会。你说他们怎么可怜,是啊,当然很可怜,哪个民族不想建国啊。那现阶段你打算怎样?独立吗?你要是认为独立才能解决问题。那么这个话题我没兴趣跟你谈了。如果还要继续生存,就要认可现状,就要融入现代社会才能发展自己。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这也是现实的要求。第一段就说了,我们想要和平,但是和平是梦幻里的事情。你愿意在这里大喊这些理想化的话题,互相理解,互相帮助,互相容忍。我当然支持你,你的喊叫声也许可以证明你是个纯洁的好孩子。但是改变现实,是另外一回事情。是必须具备可操作性的。目前的情况就是中国和欧洲都没法拿出一个具体的办法,去维持主体民族跟穆斯林的良好关系。这根本不是歧视不歧视的问题,也不是谁迫害了谁的问题。矛盾恰恰源自民族间的发展不均衡。
我看你的意思是,我不该站在汉族人,或者说外族人的立场说话。可是你希望我们站在什么立场说话?全人类立场?
中国人亲外人是会被叫做汉奸的,喜欢整天说中国人怎么不是的,是会被叫做逆向民族主义的。
不要太喜欢代表这个代表那个。全国十三亿人口,不是你说怎样的就是怎样的。柏杨已经死了。
最后说一句,我升级不升级跟你似乎没关系,你不至于这个都要拿来攻击一番吧?荷尔蒙旺盛期?

---------- 帖子增加于 22:46 ---------- 之前的帖子发布于 22:25 ----------

貌似你还真是少民。那你就当我上面都没说吧,我可以理解你们的心情。作为少民的确存在着不安全感。但是我终究一句话,想要在这个发达的现实社会生存下去,不融入它的出路,要么是跟别的民族对抗,要么是完全脱离。前者对自己无益,后者几乎做不到。小鱼不去招惹大鱼,大鱼也会去吃他。要成为大鱼,只能抛弃糟粕发展自己。伊斯兰世界的确努力的在改革,但是一直不成功,贵族势力根深蒂固,实在难以动摇。我只能从自己的角度不怎么看好改革的前景和未来的发展。
 

Black

知名会员
回复: 沉默的另一面——读《谁为伊斯兰讲话》有感

伊斯兰教始终非常严厉地反对女性割礼,割礼是非洲旧俗,这个不用百度(伊斯兰教的“割礼”是针对男性的,这个和犹太人一模一样)。石刑的问题我说的很清楚了,石刑是改革出来的,而不是本来就有的。我没否认现状,但你得分清什么是现状。改变这个现状也是必须的,因为它们根本就是陋习。当然,如果你的知识来源来停留在百度的话,那么我认为你的问题是可以理解的。

我说你脑子不清楚,是你不能很好的分析问题和处理信息,这些明眼人都看得出。但你说我“恼羞成怒”也好,“荷尔蒙旺盛”也好,都是你的猜想,而且与主题无关。我一没动怒,二还平心静气指出你思路的偏差,你不感谢也就罢了,非要说我“愤怒”这才真的“莫名其妙”。我说的所有内容,也和“建国”之类无稽之谈毫无一丁点干系。你的反应恰恰更加证明了你脑子是多么的不清楚,你不仅没仔细阅读我的回帖,没思考其中的内容,只是把你脑子混乱的概念继续弄乱。我没办法解释了。

你根本对现实没有什么了解,然后别人告诉了你现实的情况,你又扯出新的概念来。“亲外人,远亲族”意思是我让你站在中国人的立场说话,结果你却扯出更多无干的话来。现在的国人对美国人和日本人的了解恐怕远远大于任何一个国内的少数民族。这才是我要说的。你却跟我大扯“民族立场”问题,你站在什么民族立场说话,抱歉,我不感兴趣。你是中国人,请站在中国人立场讲话。但你说了半天,似乎羞于说出这三个字。

与上面的问题相对,在你自曝立场之后,便开始猜想我的立场。但抱歉,我说的话更和我的身份无关,我只是说出我知道的内容,你既拿不出有力的理论来驳斥,又拿不出现实的证据来证明,结果便继续用主观臆想出来的身份话题来给自己的错误加以粉饰和掩盖。我只能对你表示佩服。

最后,升级不升级是你自己说的,我才懒得关心。难道不是你自曝的?哈哈,能不能不搞笑?这个帖子我不能回了,因为太搞笑了。哈哈哈哈。——所罗门王有一项专长,那边是让俊鸟在他掌中歌唱。可惜我不是所罗门王,我只好学习老实忠厚的约瑟夫,沉默是金。哈哈哈。
 

xiwen

初级会员
回复: 沉默的另一面——读《谁为伊斯兰讲话》有感

嗯,看此贴的其他人,看到你就不再会对什么和平相处报以幻想了。挺好。你跟所有绿色论坛的人一模一样,现实摆在眼前,死活不承认。
说不清楚了就开始讽刺谩骂,大笑装死。对证据视而不见,凡是有图有真相的一律说是小概率事件,剩下的都说是造假。全百度都造假,就你真的。
说到融合就说自己多可怜被欺负,说到暴力事件就说谁谁谁也这样。一贯伎俩。全篇下来没有任何建设性意见。前后言论也完全不统一,八楼说伊斯兰没有割礼,后面又说只是男性有割礼。麻烦你自己先搞搞清楚状况。

你说古代的穆斯林多和平,我说了原因。你说现代穆斯林的革命,我也给出了历史来源。我强调的也强调了,其实我不知道的是,你想说什么?你整个回帖都在混乱状态下。说穿了,你就是认为穆斯林需要改革,改革会成功,我认为不会罢了。
上面说独立,只是我指出要解决问题的两种方案,要么融合要么独立。你激动什么?真相还真不需要你教导。不论你说什么,你迟早会面对矛盾的继续升级。面对现实比较重要。
ps,本卡菲勒身为中国人对穆斯林的历史还是比较清楚的。对国内的尤其清楚。贵教的典籍都翻了不少。但是越清楚越不报以希望。全中国研究这些的非穆斯林多得是。我只是看不惯你一句话就是中国人怎样。三个代表学太好了。
 
由版主最后修改:

Black

知名会员
回复: 沉默的另一面——读《谁为伊斯兰讲话》有感

我才疏学浅,不知道你杂七杂八地说了些什么。所以也无法回复了。不过,真相不言自明,真相经得起考验,这是颠覆不破的真理。

但从你凌乱的回帖里,还是感觉如果连话都说不利索,还被逼迫去思考复杂的事物,确实难为你了。而且,你不止一次从我那么平静的语气中,一次一次读出我在“激动”,真是更加难为你了。但抱歉地是,我确实没激动,你说话的内容和层次还不够让我激动;相反,激动的反而是你,你激动的连话都说不利索了。唉,我还是觉得很搞笑,把你搞得这么窘迫,确实是我的不是。

从你的结论看,你似乎对我说“中国人”三个字很不爽。很抱歉,我就是要说,因为我知道我做中国人比你做中国人更加合格。最起码,我把中文说得比你清楚和明白。啧啧啧,你可真太对不起华夏祖先了。
 

xiwen

初级会员
回复: 沉默的另一面——读《谁为伊斯兰讲话》有感

不用强调你是中国人了,没人说你不是,只是叫你别这么喜欢代表全体中国人民。有没有资格当中国人,你更没资格评价这件事情。你好像很习惯把自己看的很高大。你指责我杂七杂八的说话没逻辑。其实是你自己没法回答你言论中的矛盾和错误。你连伊斯兰教的割礼到底是有还是没有都搞不清,还急急忙忙来回应这样的帖子。真是有趣。
 
回复: 沉默的另一面——读《谁为伊斯兰讲话》有感

唉唉唉,两边都有点过了,百度的东西也的确是不要在这里拿出来了,但Black同学也请冷静一下听听不同意见,就算是不同的观点,甚或是你认为谬误的说法,也能产生新的启发,更何况我觉得你也的确是有点激动了,其实你们不觉得你们两个人刚刚好把主帖里反对的那种情况现身说法了一遍么?而且我觉得应该反思的绝对不止是其中一方,不仅是西方,更包括穆斯林。其实我这也是废话,主帖都说了呀,说得还挺好。
 

Black

知名会员
回复: 沉默的另一面——读《谁为伊斯兰讲话》有感

@de:如果这也叫激动,那我也真的没办法了。我说的也是事实,我说过了,真相不言自明。去过西域的人,心里都明白。我从来没代表任何人,有的人把我断章取义之后海骂一通,反而成了我的不是。我闭嘴就是了。
 
回复: 沉默的另一面——读《谁为伊斯兰讲话》有感

好啦好啦,Black,何必如此?你回了两贴之后就说别人脑子不清楚,这确实有点不太好,我并没有说你其他的观点不对啊,一些过于情绪化而且和观点无关的话还是少一点比较好,我其实是很想听听你冷静的讨论的,不同的观点不一定对,但至少可以启发出更多的观点,把双方的观点摆出来,大家心中自有判断,可若是大家都纠结于这种情绪化的对峙,那恐怕就违背了主帖的本意了。
 

xiwen

初级会员
回复: 沉默的另一面——读《谁为伊斯兰讲话》有感

我就不知道我哪句话是骂人了……如果叫你不要骂人,这样的话也算骂你。那我真没话说。惹不起你的玻璃心。
 
回复: 沉默的另一面——读《谁为伊斯兰讲话》有感

xiwen同学,其实你宣泄的情绪也不少了,我看你恐怕把在其他论坛论战的情绪也带到了这里来了,或者说是把一些先入为主的想法带入了这场讨论。Black同学最令人钦佩的地方在于他的知与行总是彼此相伴始终的,这绝对不是百度可以解决的,更不是论坛上的意气之争可以解决的,如果Xiwen同学有时间,不妨看看Black同学的一些回帖,老实说,这个坛子里像Black同学那样很有内容且真能让人获益的帖子其实并不多,从某种意义上说,Black的回帖甚至比他的一些主帖更让人受益,我想这其实也是因为接受了不同思想的启发和刺激吧。如果仅因为现实立场或者想象中的立场不同,就把一场对话变成了一种情绪的宣泄,那实在是件很可惜的事情,尤其是Xiwen同学,你回帖中有些话的确是很容易刺伤人。其实我是非常期待各位充满分量的回帖的,这种期待远胜于对主帖的期待,所以还是希望大家多开口而不是轻言闭嘴,更不希望回帖变成无意义的吵架。
 
状态
不接受进一步回复。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