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起来还不错的译著

icefire

版主
回复: 看起来还不错的译著

推荐田立年先生的尼采译本:《哲学与真理》与《朝霞》,前者是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后者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田立年先生沉浸尼采多年,以尼采研究为志业。虽然学术论文少做,但是沉浸熏染从未间断。华东师大出版社尼采系列田立年先生还翻译了三本研究著作:《尼采与古典传统》、《尼采与古典传统续编》、《尼采与古代》,还有《尼采早期文辑》尚在进行中。
《朝霞》是新译本,原作漓江出版社《曙光》出版过,新版做了很大的改动。据他说,当时为了增加文本的准确性,有时每天只能处理三四个脚注。
田立年先生年轻时候写就的文字:
生命是最简单的真理,也是最后的真理。只有生命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也只有生命的力量才能使我们忍受痛苦。当我们失去生命时,没有什么能使我们快乐起来,正如对于一个失去了胃口的人,没有什么是美味的。问题是,如果我们不快乐,那就没有什么能使我们快乐,如果我们不爱,那就没有什么能让我们爱.生命的泉水枯竭了,世界也就跟着荒凉了。一切现代的力图使人炔乐的东西都不过是些麻醉剂,带给人的是一时的虚假的刺激,随后就是更大的痛苦和空虚。我们像是一个中毒日深的吸毒者,越是渴望和追求快乐,结果就越是不快乐和摆脱不了折磨。唯一的道路是回到生命最初的源泉和永恒的存在。如果它们不能成为我们的再生的摇篮,那就让它们成为我们最后的归宿吧。它们是生命天空中能够照顾我们的最后的光辉。
让我们离开平原,登上高山,面向蓝天。
让我们坐下来,读那些最伟大的作品。
 

yongfang1967

普通会员
回复: 看起来还不错的译著

翻译,有人是出于兴趣,有人是为了赚钱,有人是为了完成被交给的任务。目的虽然不同,但翻译水平并不完全取决于目的。关键在于如何能够把握原文的精意,并且把它用现在通行的中文准确地表达出来。所以,翻译是需要相当的功底的。其中,最基本的功底就是认真的研读,读懂了再去译。有人翻译,显然是没有读懂就去译,那样肯定是译走样的。走样的翻译,误人子弟;但是,可能并不是全无好处的,那就是让人知道翻译的不易和译者应有的精神。
 

犹利卡

活跃会员
回复: 看起来还不错的译著

周士良先生翻译的《忏悔录》绝对是汉译的精品和典范。不过此公结局甚为悲惨,每与了解他的先生们聊起,无不感慨。
 

wandererphy

初级会员
回复: 看起来还不错的译著

《叔本华及哲学的狂野年代》
作者: 吕迪格尔.萨弗兰斯基
译者: 钦文
译文流畅且富有文采。本书虽为传记,却不时夹杂大段的哲学史叙述,这些地方也并没有翻译的不知所云的现象发生。
从译文和译注看来译者的德文和哲学史素养都应该不错。出于好奇,google了一下,不过没查到什么。不知诸位屋友是否了解此人。
另外,我没有比对原文。
 

xunlian

中级会员
回复: 看起来还不错的译著

周士良先生翻译的《忏悔录》绝对是汉译的精品和典范。不过此公结局甚为悲惨,每与了解他的先生们聊起,无不感慨。
网络上极少周先生的详细介绍,前面的简介也是头次听说,不知能否再详细介绍一下具体情况?

周士良,天主教耶稣会中国籍会士,北京天主教辅仁大学历史系毕业,做过上海唐墓桥达义公学(现上海市唐镇中学)校长和上海教区龚品梅主教秘书。
精通拉丁文、法文等多种语文,从原文译出圣奥古斯丁《忏悔录》和《福音概论》(法国耶稣会士余卞Joseph Huby原著)、《旧约以色列民族史》(法国耶稣会士戴业劳Henri Daniel-Rops原著)、《江南传教史》(法国耶稣会士高龙鞶原著)等书。
周神父译《忏悔录》1962年完成,1963年由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重印15次以上,印数多,流传广,圣奥古斯丁引《武加大译本》经文译自拉丁文原文,惟译名经编辑加工改用新教译名。
 

中原朗道

普通会员
回复: 看起来还不错的译著

对于商务印书馆汉译名著系列,做一个细致的翻译评价,对于学术界是个不小的贡献,愿有力者为此努力!
 

小瑜

初级会员
回复: 看起来还不错的译著

如果“读书人”指的是读了点书的人,那么我勉强算是,所以在此妄评一二,但愿不算逾矩。
完整的译著看的极少,半是因为看不下去(另一半是,能找到原著就尽量读原著)。“目前大多数翻译都简直不能看”,不算妄言。但是学术翻译本身实为难事,既要理解准确,又要中文清通(译本难读,很多是因为硬译欧文,不符合汉语的习惯),能两者兼具的译者,似乎不多。(另外,学术翻译的一个问题是,很多术语在汉语里没有合适的表达。)
今天很少人能达到思果要求的那个中文水准,所以能做到译文流畅就不错了。于此,几年前读过王希翻译的《美国自由的故事》(商务印书馆),印象还不错,但书不在手边,无法查证。或者是因为这本书本来就写得很通俗(所以未必算是学术著作),再者王希翻译自己老师的作品,把握应该还比较准确。
我能不能弱弱地说一句其实思果本人的翻译理论比翻译水平要高。总觉得看起来他翻译的东西怪怪的,但是他论翻译很精到~
 

shenfumin

初级会员
回复: 看起来还不错的译著

关于译著问题,总的感觉今不如昔。以前读到一本德国哲学译著,基本概念都搞错了,让人对时下的一些译著很不放心,如能阅读原著是最好的方式。个人觉得何兆武先生代表翻译外文著作的水平炉火纯青,罗素的《西方哲学史》、康德的《历史理性批判文集》、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每次读来都有如沐春风之感。
 

laowen

普通会员
回复: 看起来还不错的译著

关于译著问题,总的感觉今不如昔。以前读到一本德国哲学译著,基本概念都搞错了,让人对时下的一些译著很不放心,如能阅读原著是最好的方式。个人觉得何兆武先生代表翻译外文著作的水平炉火纯青,罗素的《西方哲学史》、康德的《历史理性批判文集》、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每次读来都有如沐春风之感。
何兆武老先生的翻译质量总体上还是不错的,但若说“炉火纯青”未免有些拔高了。像《历史理性批判文集》中一些篇章的翻译,近年来陆续有人质疑,这些质疑甚至还登上了学术刊物,比如贺建军发表在《学海》2009年第4期的《康德的公开性公式厘析——兼就翻译问题与何兆武先生商榷》 的文章就基于德文原文质疑了《永久和平论》个别的地方的翻译;张国敬发表在《世界哲学》2011年第1期的《康德著作英译文本的特点分析与汉语误译——与何兆武先生商榷》则基于英文译本对《答复这个问题: 什么是启蒙运动》的多处译文提出了质疑。
恳请论坛的诸位高手出面对他们的质疑做出鉴定。
 

kanti

活跃会员
回复: 看起来还不错的译著

何兆武先生的译本总体上可读,在思想传播上起了很大的作用。不过从翻译的准确性来看,《答复这个问题: 什么是启蒙运动》,李明辉先生的翻译准确多了。李先生近年翻译康德著作甚勤,(小屋的ktlau127君为我们的阅读做了很大贡献,在此特别谢过!)实可作为汉语康德哲学的“教科书”使用。
 

ntyellow

普通会员
回复: 看起来还不错的译著

现在西哲原典,特别是德国哲学方面的翻译都不错!读不通,那是自己的水平问题,火候确实未到,动辄就怪翻译,或直提原典,问题就是即使是你懂德语,亦不见得你就能读懂原典,如是,他们就必须责怪原典的作者,也就是哲学家本人了:你怎么连话都说不清楚,你说不清楚叫我们怎样看,你懂不懂你在说什么。这种哲学的门外汉,到最后所能成为的就是一种必对哲学语言进行批判的哲学了,美曰为:分析哲学,日常语言的什么什么的!其实,真正的分析哲学大师亦没有他们肤浅,他们是把他们的肤浅当美德来炫耀了,看:本人就不读黑格尔、胡塞尔、海德格尔之类的,比你们研究他们的聪明多了,他们的作品写的是什么呀,你们能读的懂吗,我不是不读他们,而是他们不懂自己在写什么。唉,哲学的门外汉多俟,让他们多懂几门语言,亦只能是点缀知识之装饰罢了;岂西哲是如此?佛学亦然而,古人用十足的精神与智慧之印证所翻译之经典,今之人不信之亦有之,动辄以梵文原典为导向,然今人,不,今世界之人,能通佛之原意者究能有几人,知解而无实证之徒(实证者,儒释道之必须也,西哲谢林最后所言之高级之实证主义是也)其出言也狂,其作意也妄,肤浅不为耻,反为美也,为学以尼采耶,尼采之狂乃天才之不得不发也,又岂是汝等庸众所能有哉!
 

fojifeifo

知名会员
回复: 看起来还不错的译著

我推荐一本,翻译总体不错,尤其是就目前翻译的总体水平而言:

[加]威尔·金里卡著:《当代政治哲学》(上、下),刘莘译,上海三联书店

【比较萧韶所译的《政治哲学导论》,[英]亚当·斯威夫特著,江苏人民出版社,水平与前译不啻霄壤之别。尤可恨者,得知被人批评,江苏人民出版社修订再版,可是只修订译者姓名,其他纹风不动】

可再比较郭宏安所译《恶之花》与杨松河所译(译林出版社),杨译简直不成句,纯粹是按照汉语韵脚、韵步的词语排列。
 

laowen

普通会员
回复: 看起来还不错的译著

现在西哲原典,特别是德国哲学方面的翻译都不错!读不通,那是自己的水平问题,火候确实未到,动辄就怪翻译,或直提原典,问题就是即使是你懂德语,亦不见得你就能读懂原典,如是,他们就必须责怪原典的作者,也就是哲学家本人了:你怎么连话都说不清楚,你说不清楚叫我们怎样看,你懂不懂你在说什么。这种哲学的门外汉,到最后所能成为的就是一种必对哲学语言进行批判的哲学了,美曰为:分析哲学,日常语言的什么什么的!其实,真正的分析哲学大师亦没有他们肤浅,他们是把他们的肤浅当美德来炫耀了,看:本人就不读黑格尔、胡塞尔、海德格尔之类的,比你们研究他们的聪明多了,他们的作品写的是什么呀,你们能读的懂吗,我不是不读他们,而是他们不懂自己在写什么。唉,哲学的门外汉多俟,让他们多懂几门语言,亦只能是点缀知识之装饰罢了;岂西哲是如此?佛学亦然而,古人用十足的精神与智慧之印证所翻译之经典,今之人不信之亦有之,动辄以梵文原典为导向,然今人,不,今世界之人,能通佛之原意者究能有几人,知解而无实证之徒(实证者,儒释道之必须也,西哲谢林最后所言之高级之实证主义是也)其出言也狂,其作意也妄,肤浅不为耻,反为美也,为学以尼采耶,尼采之狂乃天才之不得不发也,又岂是汝等庸众所能有哉!
感觉您说得有点过了。您看来把学术与宗教/信仰混为一谈了。就信徒修习某教某宗的经典而言,本民族语言版本经典文本已经够人深入研习了。因为一般来说,宗教著作的翻译者们都是怀着深深的敬畏心,抱有极大的热忱投入翻译事业的;且译本通常经过长久使用、检验、修订而让文本可信性很高(也许在这种宗教早期刚刚传入时除外,毕竟两种语言的观念系统融合需要有一个过程,最初源语言可能在目标语中难以找到合适的表达),修习者无须劳神费力从研读原始文本开始修习。实际上,英语国家的普通人读圣经也无须研读希伯来语与古希腊语。读古希腊语就对英国人太难了些,更遑论希伯来语了:日常英国人说“我不懂”时有个惯用语,就是It's (all)Greek to me。
您说知解与实证,对宗教而言确实有理,光解悟是不够的,证悟才是真知。当然,我在这里这么说,其实也不过是解悟罢了。但在学术方面,与宗教/信仰领域不同,个人觉得怀疑精神是不可或缺的。“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的名言想必无须多加解释。
说到德语哲学,其经典著作翻译水准的确远超时下很多速成品,但若说“读不通,那是自己的水平问题,火候确实未到,动辄就怪翻译”这就过了。不说别的,就说马恩全集,中文第一版翻译质量应该不算太次吧,但其中肯定也存在不少翻译准确性的问题(当然还有其他问题,比如全集其实名不符实,并不太全),要不然为什么要花几十年功夫重译中文第二版呢?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大陆常见版本有蓝公武、韦卓民的译本,近十年又有了邓晓芒、李秋零的译本(据说最近又有一个新译本要出了),但大家对译本的准确性、可读性的争论仍在继续。当然,您说“问题就是即使是你懂德语,亦不见得你就能读懂原典”,这话我赞同。有学界前辈说,有原文本就不要看译本,并解释说你怎么知道他(她)没有误译呢。我不以为然 ,就算你外语比译者好,译本至少可以作为一个参考,再烂的译本也不可能翻译错三分之一以上吧,而你也不可能阅读时不犯一点点理解错误,除非你本来就是以其书写语言为母语,或者至少接近这种境界。不过,阅读译本不利于形成外语思维,对希望原汁原味理解原著的人较有不利影响。
 

Enteignung

普通会员
回复: 看起来还不错的译著

据说最近又有一个新译本要出了
————————
是王玖兴的译本么,期待很久了。
 

ntyellow

普通会员
回复: 看起来还不错的译著

感觉您说得有点过了。您看来把学术与宗教/信仰混为一谈了。就信徒修习某教某宗的经典而言,本民族语言版本经典文本已经够人深入研习了。因为一般来说,宗教著作的翻译者们都是怀着深深的敬畏心,抱有极大的热忱投入翻译事业的;且译本通常经过长久使用、检验、修订而让文本可信性很高(也许在这种宗教早期刚刚传入时除外,毕竟两种语言的观念系统融合需要有一个过程,最初源语言可能在目标语中难以找到合适的表达),修习者无须劳神费力从研读原始文本开始修习。实际上,英语国家的普通人读圣经也无须研读希伯来语与古希腊语。读古希腊语就对英国人太难了些,更遑论希伯来语了:日常英国人说“我不懂”时有个惯用语,就是It's (all)Greek to me。
您说知解与实证,对宗教而言确实有理,光解悟是不够的,证悟才是真知。当然,我在这里这么说,其实也不过是解悟罢了。但在学术方面,与宗教/信仰领域不同,个人觉得怀疑精神是不可或缺的。“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的名言想必无须多加解释。
说到德语哲学,其经典著作翻译水准的确远超时下很多速成品,但若说“读不通,那是自己的水平问题,火候确实未到,动辄就怪翻译”这就过了。不说别的,就说马恩全集,中文第一版翻译质量应该不算太次吧,但其中肯定也存在不少翻译准确性的问题(当然还有其他问题,比如全集其实名不符实,并不太全),要不然为什么要花几十年功夫重译中文第二版呢?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大陆常见版本有蓝公武、韦卓民的译本,近十年又有了邓晓芒、李秋零的译本(据说最近又有一个新译本要出了),但大家对译本的准确性、可读性的争论仍在继续。当然,您说“问题就是即使是你懂德语,亦不见得你就能读懂原典”,这话我赞同。有学界前辈说,有原文本就不要看译本,并解释说你怎么知道他(她)没有误译呢。我不以为然 ,就算你外语比译者好,译本至少可以作为一个参考,再烂的译本也不可能翻译错三分之一以上吧,而你也不可能阅读时不犯一点点理解错误,除非你本来就是以其书写语言为母语,或者至少接近这种境界。不过,阅读译本不利于形成外语思维,对希望原汁原味理解原著的人较有不利影响。
仁兄所言有理,但学术亦可否是一种信仰?学术从何而来可确立其权威性?您或许会回答,学术从来都没有说其权威性,其总是使对象处于一种置问当中,并尝试给出一种出路。但学术之立于何处来给所有的东西予以置问,而不是就此对置问的置问进行置问?”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此置问是立于真理中,然学术真可以真理自居?如不能,则学术何来确立其优势地位。如不能,则以学术自居,亦不过是一信仰也。仁兄又可真能划清学术与信仰之分界哉,望兄明察。
 

laowen

普通会员
回复: 看起来还不错的译著

仁兄所言有理,但学术亦可否是一种信仰?学术从何而来可确立其权威性?您或许会回答,学术从来都没有说其权威性,其总是使对象处于一种置问当中,并尝试给出一种出路。但学术之立于何处来给所有的东西予以置问,而不是就此对置问的置问进行置问?”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此置问是立于真理中,然学术真可以真理自居?如不能,则学术何来确立其优势地位。如不能,则以学术自居,亦不过是一信仰也。仁兄又可真能划清学术与信仰之分界哉,望兄明察。
学术与信仰的区分,近于工作之于爱好,虽有联系,然区分亦不难见之。在下认为不同的群体可有不同的情况,在此略作分析。
其一,对世俗之物的信仰。就方今世俗中多数研究者而言,学术可能只是挣钱谋生的饭碗,理工农医的研究者自不必说,他们当然肯定自己研究领域所得之知识的正确性,然并不对之形成一种信仰,这与其他劳动者如炼钢工人并无太大分别,只是工种不同而已。可资对比的是,数十年前的俗语“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或许可以称之为一种粗浅的对知识的信仰,今天的研究者们连这点信仰都几已不存,信仰的多是金钱、官位等世俗物事。人文社科领域的多数学者也难逃落此窠臼。
其二,对学术本身的信仰。某些超卓的研究者,对自己的研究领域理解极深,对之深信无疑,甚至在没有确凿证据时亦是如此,并能以此行事,在此意义上学术与信仰得到了统一。比如自然科学领域,爱因斯坦相信自然是简单而和谐的,相信“上帝不掷骰子”,虽然哥本哈根学派势大,非决定论解释盛行,然爱因斯坦至死坚持自己的立场。人文社科也有学者如是,现代中国如梁漱溟、洪谦等等,在困难时期不附和官方思想,“死不悔改”,坚持自己的信仰。
其三,宗教信仰与学术的区分。宗教信仰与情况二中的信仰不同,宗教信仰信奉的是超越存在,其超出人类科学知识领域。托马斯阿奎那等人自是融合两者的代表。然世俗学者融合二者罕有。
阁下问,学术源自何处,何以有权威性,可以真理自居?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可谓五花八门,不想一一列举,只说自己认同的。其一,西哲亚里斯多德在《形而上学》开篇尝言“人天生就有求知的欲望”,此乃人之本性。人类世界在发展、在丰富,马克思言生产力乃推动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然生产力何以可能发展?答曰科学技术推动。然科学技术又为何会发展呢?因为人有创造性,此乃人类的生物禀赋,非人类独有,其他物种亦有,如新喀里多尼亚之乌鸦于此禀赋即颇高,然人确享此禀赋独厚。故人能发展出求真之体系而建立文明。然人终乃有限存在,自不能穷究宇宙奥秘,古代哲人即深明此理。今所言philosophy乃源自古希腊,原意为对智慧的热爱,而非敢言拥有智慧。古希腊哲人乃爱智者(philosopher),而非智术师(sophist)。如神谕宣称哲人苏格拉底比其他人更有智慧,苏格拉底自知其所知亦不过“自知我无知”的否定性智慧。其后爱智者柏拉图、亚里斯多德追寻智慧遂建多门学术并延续至今。诚如陈嘉映先生言“我们不要被名称弄糊涂,并非咱们哲学系是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的传人,整所大学才是柏拉图与亚里斯多德的传人”。故此,学术自不敢以真理自居,敢以真理自居的,如非宗教即为狂妄。学术虽不以真理自居,但桃李不言,下未必不成蹊,其权威性乃是经过长期检验为人公认,而非王婆卖瓜而来。
从学问者经长期研究质疑反复辩难切磋而最终建立对某种学术的信仰自是可敬可喜之事,但若兄台希求学术研究者不经反思辩难即接受某一学术且将之视为不可质疑若宗教教义之信仰则太过矣!窃以为对不能达到此境界之研究者不必苛责。从学问者,能本着对真理之敬畏,对不同见解之包容,遵从职业操守,不寐学术良心,不畏权威,不徇私谊,不折于权势、不媚于金钱,不惑于美色而立于天地之间即可矣!
以上所言,乃个人私见,还请阁下指正。
 
由版主最后修改:

ntyellow

普通会员
回复: 看起来还不错的译著

学术与信仰的区分,近于工作之于爱好,虽有联系,然区分亦不难见之。在下认为不同的群体可有不同的情况,在此略作分析。
其一,对世俗之物的信仰。就方今世俗中多数研究者而言,学术可能只是挣钱谋生的饭碗,理工农医的研究者自不必说,他们当然肯定自己研究领域所得之知识的正确性,然并不对之形成一种信仰,这与其他劳动者如炼钢工人并无太大分别,只是工种不同而已。可资对比的是,数十年前的俗语“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或许可以称之为一种粗浅的对知识的信仰,今天的研究者们连这点信仰都几已不存,信仰的多是金钱、官位等世俗物事。人文社科领域的多数学者也难逃落此窠臼。
其二,对学术本身的信仰。某些超卓的研究者,对自己的研究领域理解极深,对之深信无疑,甚至在没有确凿证据时亦是如此,并能以此行事,在此意义上学术与信仰得到了统一。比如自然科学领域,爱因斯坦相信自然是简单而和谐的,相信“上帝不掷骰子”,虽然哥本哈根学派势大,非决定论解释盛行,然爱因斯坦至死坚持自己的立场。人文社科也有学者如是,现代中国如梁漱溟、洪谦等等,在困难时期不附和官方思想,“死不悔改”,坚持自己的信仰。
其三,宗教信仰与学术的区分。宗教信仰与情况二中的信仰不同,宗教信仰信奉的是超越存在,其超出人类科学知识领域。托马斯阿奎那等人自是融合两者的代表。然世俗学者融合二者罕有。
阁下问,学术源自何处,何以有权威性,可以真理自居?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可谓五花八门,不想一一列举,只说自己认同的。其一,西哲亚里斯多德在《形而上学》开篇尝言“人天生就有求知的欲望”,此乃人之本性。人类世界在发展、在丰富,马克思言生产力乃推动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然生产力何以可能发展?答曰科学技术推动。然科学技术又为何会发展呢?因为人有创造性,此乃人类的生物禀赋,非人类独有,其他物种亦有,如新喀里多尼亚之乌鸦于此禀赋即颇高,然人确享此禀赋独厚。故人能发展出求真之体系而建立文明。然人终乃有限存在,自不能穷究宇宙奥秘,古代哲人即深明此理。今所言philosophy乃源自古希腊,原意为对智慧的热爱,而非敢言拥有智慧。古希腊哲人乃爱智者(philosopher),而非智术师(sophist)。如神谕宣称哲人苏格拉底比其他人更有智慧,苏格拉底自知其所知亦不过“自知我无知”的否定性智慧。其后爱智者柏拉图、亚里斯多德追寻智慧遂建多门学术并延续至今。诚如陈嘉映先生言“我们不要被名称弄糊涂,并非咱们哲学系是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的传人,整所大学才是柏拉图与亚里斯多德的传人”。故此,学术自不敢以真理自居,敢以真理自居的,如非宗教即为狂妄。学术虽不以真理自居,但桃李不言,下未必不成蹊,其权威性乃是经过长期检验为人公认,而非王婆卖瓜而来。
从学问者经长期研究质疑反复辩难切磋而最终建立对某种学术的信仰自是可敬可喜之事,但若兄台希求学术研究者不经反思辩难即接受某一学术且将之视为不可质疑若宗教教义之信仰则太过矣!窃以为对不能达到此境界之研究者不必苛责。从学问者,能本着对真理之敬畏,对不同见解之包容,遵从职业操守,不寐学术良心,不畏权威,不徇私谊,不折于权势、不媚于金钱,不惑于美色而立于天地之间即可矣!
以上所言,乃个人私见,还请阁下指正。
贤也者,仁兄是也(所言:希求学术研究者不经反思辩难即接受某一学术且将之视为不可质疑若宗教教义之信仰则太过矣!是弟之意也);不肖者,愚弟是也;然不明者,如贤兄之明亦不达也,况不如兄者(此必是众数矣);学术,岂只是声音与语词耶?真理,亦如。倘若学术无力于内立于真理中而把握真理,或倘若学术不为求真,则无疑说其本身乃在畏惧真理,因而其就非真也,如是,则学术必退化了社会生活之须要之点缀,亦即只是历史之沉积而已,其自身本受它者之制约,其如何来立其自己,此非仅例举几何真理之解释就可以矣,学术之高贵乃在于讯问此些对真理之解释定义从何而来,若是从思想家而来,则思想家中何以能见如此,而凡人不必如此耶?此即是求知也,然则此求知,非能被定义所束缚,乃一根源之觉醒也,此乃真理之自发,非人之私意所能为,人于此中乃被卷入此根源求知之事也,此即真求知也,此即真学术也,若能达此意,则世间之著书立意之事如不妄亦也渺小矣,本无宗教学术信仰等闲事,何来它们之高低之分耶,此境亦必自知自己无知者所能达也。然兄必立此等之分,不亦以已知来立知见也,已知从何来,莫过于社会教育历史等而来矣,若顺其而发,则学术乃以知见立知见,乃以已之知来决定已之求知,此即真无知也(无知,贬义之意也),以此为学术追求,虽力气之大才情之高聪之慧者,皆乃意气而矣;若逆已知而
追问,即反思已知,若能彻底(须知,反思亦可受已知之束缚),则知已知实无可立也,此即真知已之无知也(无知,褒义之意),然如是则已知或社会教育历史等知识全无耶?非也,此无知之知,乃非磨去已知,实乃为已知之奠基也,知已知之无知之知乃真已知。
唯此,方为学术之长动不竭之源,方为学术永恒于人类历史而不朽之奥也,学术亦非近代人之所创发,而实乃人之人为之本源也;唯有如此仁兄所言之:从学问者,能本着对真理之敬畏(若不晓真理,则所敬何事,所畏何事?),对不同见解之包容,遵从职业操守,不寐学术良心,不畏权威,不徇私谊,不折于权势、不媚于金钱,不惑于美色而立于天地之间即可矣!方真可呈现也,否则即”其权威性乃是经过长期检验为人公认“亦可是一妄也。
 

laowen

普通会员
回复: 看起来还不错的译著

贤也者,仁兄是也(所言:希求学术研究者不经反思辩难即接受某一学术且将之视为不可质疑若宗教教义之信仰则太过矣!是弟之意也);不肖者,愚弟是也;然不明者,如贤兄之明亦不达也,况不如兄者(此必是众数矣);学术,岂只是声音与语词耶?真理,亦如。倘若学术无力于内立于真理中而把握真理,或倘若学术不为求真,则无疑说其本身乃在畏惧真理,因而其就非真也,如是,则学术必退化了社会生活之须要之点缀,亦即只是历史之沉积而已,其自身本受它者之制约,其如何来立其自己,此非仅例举几何真理之解释就可以矣,学术之高贵乃在于讯问此些对真理之解释定义从何而来,若是从思想家而来,则思想家中何以能见如此,而凡人不必如此耶?此即是求知也,然则此求知,非能被定义所束缚,乃一根源之觉醒也,此乃真理之自发,非人之私意所能为,人于此中乃被卷入此根源求知之事也,此即真求知也,此即真学术也,若能达此意,则世间之著书立意之事如不妄亦也渺小矣,本无宗教学术信仰等闲事,何来它们之高低之分耶,此境亦必自知自己无知者所能达也。然兄必立此等之分,不亦以已知来立知见也,已知从何来,莫过于社会教育历史等而来矣,若顺其而发,则学术乃以知见立知见,乃以已之知来决定已之求知,此即真无知也(无知,贬义之意也),以此为学术追求,虽力气之大才情之高聪之慧者,皆乃意气而矣;若逆已知而
追问,即反思已知,若能彻底(须知,反思亦可受已知之束缚),则知已知实无可立也,此即真知已之无知也(无知,褒义之意),然如是则已知或社会教育历史等知识全无耶?非也,此无知之知,乃非磨去已知,实乃为已知之奠基也,知已知之无知之知乃真已知。
唯此,方为学术之长动不竭之源,方为学术永恒于人类历史而不朽之奥也,学术亦非近代人之所创发,而实乃人之人为之本源也;唯有如此仁兄所言之:从学问者,能本着对真理之敬畏(若不晓真理,则所敬何事,所畏何事?),对不同见解之包容,遵从职业操守,不寐学术良心,不畏权威,不徇私谊,不折于权势、不媚于金钱,不惑于美色而立于天地之间即可矣!方真可呈现也,否则即”其权威性乃是经过长期检验为人公认“亦可是一妄也。
何敢当贤?老方言孔贤者。吾等众人,于今已难见君子!
以在下之鲁钝,略感兄似修习海氏之道而入其境。鄙人不才未入此道,于此境唯向往之。兄之所言学术与信仰似极高明,已迥异于大众之所言也。
 

fojifeifo

知名会员
回复: 看起来还不错的译著

“问题就是即使是你懂德语,亦不见得你就能读懂原典“
——这并不能证明,你不懂德语,就一定能比懂德语的人更好地读懂原著,只要你不认为因为你不懂德语所以你对哲学就更有领悟力。

”如是,他们就必须责怪原典的作者,也就是哲学家本人了:你怎么连话都说不清楚,你说不清楚叫我们怎样看,你懂不懂你在说什么。这种哲学的门外汉,到最后所能成为的就是一种必对哲学语言进行批判的哲学了,美曰为:分析哲学,日常语言的什么什么的!”
—— 不知分析哲学的起源,就不要在此信口雌黄!不要认为只要自己不喜欢分析哲学,就可以对她乱泼污水!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