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不如相忘于江湖—一种反柏拉图主义的伦理立场

pleroma

普通会员
庄子的“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这句话,我觉得是东方文化理想最精辟的一个总结。这句话的形式仍是一个比喻,我曾想过很多次用一个更形式化的神学-伦理的命题去表达它,诸如“恶的消亡是最重要的,哪怕有无数善也随着恶一同消亡也在所不惜”。只是这些拗口的表达太缺乏美感,完全不如“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这样清晰明了。通过这句话,展示了一个与西方从柏拉图到基督教完全相反的伦理-审美观念。

只可惜好多中国人自己都不清楚“相忘于江湖”是什么意思。好多人都把相忘于江湖视作一种浪漫的状态,其实如果一个人一直生活在和他人相互依赖的生活中,当他有一天终于可以和人类相忘于江湖之中时,很可能会很难受不习惯的。

河水干涸了,两条鱼在一起相互用口水去沾湿对方的嘴唇。这是多么令人感动的画面啊。可是与其让生命在这里展示相亲相携的美德,如果能让这两条鱼都在无边的江湖中自由自在的游动,无须相助,无须切记对方,那不比这感人的画面要更好吗?

我觉得,“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是东方伦理神学与柏拉图-基督教伦理神学的根本分歧所在。当年阅读Blackwell Guide to The Philosophy of Religion中关于恶的问题时可以发现这么一个对恶存在的辩护:soul building.这个理论认为如果没有恶的存在,我们的世界就会寡而无味,没有善行、没
有美德、没有英雄……就拿两条鱼的例子来说吧,相呴以湿的互相扶持是多么的感动。如果这两条鱼就自在的生活在水里,我们又怎么有机会“欣赏”这感人的一幕。对于柏拉图主义-基督教来说,这个世界上必须存在恶,因为如果没有恶,就无法彰显人的美德。如果一个人不经受苦难,那么就无法培育出“坚韧”的美德;如果没有残酷的战争,那么就无法培养出“勇敢”的美德……按照这种逻辑,如果世界上没有恶、没有苦难,那么世界会变得无比空虚无聊。

在深受东方道家文化影响的我看来,这种解释完全无法令人满意。世界上没有坚韧、勇敢之类的东西就索然无味了吗?东方人总是可以从索然无味的状态中感到非凡的美感与快乐。不需要与庄子、佛陀那样的大师相比,任何人都可以偶尔体味到平静而无比的乐趣。要美德干什么?我就不信不去欣赏什么美德人类的生活就无趣了。

津津有味的去聆听阿喀琉斯和赫克托耳残酷的厮杀,从这些残酷的故事里找到一点点勇敢、坚毅的美德来满足道德审美的需要。这样的精神是不是很贫乏呢?

最近还想到“相忘于江湖”可能还存在政治哲学方面的意义。我终于明白了接在“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后面的那句话“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我觉得我读过的各种解释和译本都没说清楚,因为完全没有链接上下文。我们可以把尧看作一个“相呴以湿相濡以沫”的典范,人类相互需要,而在尧治理天下的时候,人们都能相互协作。桀则完全相反。我们称赞尧而非毁桀,正是恰好揭示了人类像陆地上争执的鱼一样的悲惨处境。不管是桀也好尧也好,他们的所作所为都毫无益处。即使像尧那样,也不过是让人类模仿相呴以湿的鱼儿一样在缺水的陆地上苟延残喘,到底还是要惨死的。和被桀纣虐杀了又有什么区别?

所以不要称赞尧舜,不要非毁桀纣。忘掉他们的好坏善恶。要寻找到可以让所有人都能安然化入忘我生活的“道”中。

我想了一点新自由主义的解释。可以把这个“道”看成所谓的法律宪政吧。在这样一个制度下,尧这样的贤者不能逾越法律为善,桀纣也无法破坏法律而为恶。于是大家就“两忘而化其道”了。

当然我的立场不会满足于法律宪政什么的。为什么江湖不够大,让所有的鱼儿都能自在畅游于其中呢?这是错的?“上帝”创造了一个拙劣的世界,让这个世界的资源稀缺,让人们只能像陆地上的鱼儿一样徒劳挣扎。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