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化的青春 --《十七岁的单车》观后感

Lfd

普通会员
有些感觉稍纵即逝,有些感觉终生难忘,有些感觉需要写下来留给将来回味。《十七岁的单车》是第二次看了。第一次应该是两三年前,时隔几年当时的感觉已经不再记得,这次恐怕以后什么也想不起,就写下来吧。
   看似滑稽的电影,看了却让人感觉很沉重。这是发生在北京的一个故事,电影也是现实,令人压抑的现实。那个时代已经过去,或许还没有,至少在中国的一部分地区仍然如此。若是在北京我倒想不起是父辈的时代还是哥哥们的时代,从一些电子游戏的镜头可以猜测应该是在八十年代或九十年代的事情,这样的话故事应该发生在70后的身上。
   电影很搞笑,一些镜头让人笑过之后也感到很悲壮和心酸。一个人的青年时代应该是追求自由,理想以及自我实现的人生阶段,电影的主人公郭连贵和阿坚却都在一辆车上过度“焦虑”。郭连贵为何会这么看重一辆车呢,从我自己农村的生活经历来看倒是很能理解。对于他一个农民工来说,钱是挣得太难了。一个月的苦力换来的车给他带来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理想,这辆车也让他赢得了朋友的羡慕,满足了他获得他人认可与尊重的一些精神需求。这种寄托着物质理想和精神满足的自行车等同于他的生命在电影里就很合理了。这种貌似夸张的手法在生活中却很现实。一个专制的权利社会对于阿贵这样的农民来说生存很难,没有平等就没有自由发展的可能,阿贵也只能豁出生命来守护这样一个让同乡朋友羡慕的工作。
   生活在城市底层的阿坚在某些方面要比阿贵有更高追求了,阿贵追求的生存,阿坚在一些程度上可以说是生存无忧的,他所要追求的是爱情和同伴的友谊和尊重,当然电影中也反映出阿贵对爱情和异性的向往,但这种向往仅仅停留在幻想之中,他自知没有经济实力,只能对误以为是城市贵妇的保姆偷窥或者暗恋,这种感情也在其开小商店的同伴身上有反映(当最后他知道她只是个保姆时说了句“早知道她也是农村来的就......")这个保姆最后还是因为偷穿甚至偷卖女主人的衣服而被辞掉,最后杳无音讯。阿坚为了满足自己精神需求而偷了父亲为他妹妹(后妈带来的)准备的学费,在二手市场买了阿贵被盗的自行车。他的这种貌似精神需求的东西其实还是物质性的需求,或说是物质化的虚荣。他对女主角萧萧的追求方式只限于用一辆漂亮的自行车来吸引她,他们之间几乎没有任何语言上的交流和精神上的沟通,当他的车被偷走后他对萧萧的安慰进行粗暴无礼的拒绝,或他在心理上已经承认没有车就没有爱情。电影里的萧萧最后选择了车技很好的另一个男混混,或许她从阿坚对一辆车的过度重视猜测出他的经济拮据而早早了断了他们的关系,这倒也是物质化的择偶标准。
   简单的情节,精简的对话,然而简单却拥有撼动心灵的力量,反应了改革开放之后自由市场却权利垄断,思想垄断环境下人的异化。

 
由版主最后修改:

dean

超级版主
管理成员
回复: 异化的青春 --《十七岁的单车》观后感

这片子得有十年了吧,高圆圆也成了熟女了。😭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