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爱你就像爱生命

agatha

中级会员
来自: 暖暖的掌心 (静听天河的水声)
http://www.douban.com/review/1913041/
1
  1997年4月11日,王小波猝死于家中打开的电脑旁,病因是突发心脏病。转眼四月份快到了,他去世快12年了。
  我不是他门下的走狗,也没有系统读过他的书,只断断续续地零散地读过他的一些文章,买过他的两本书,一个是《我的精神家园》,一个是《爱你就像爱生命》。
  在我写的东西里面,有时候会引用他的一些话,比如他爱引用的那句罗素的话,参差多态,乃世界本源。
  所谓的特立独行,所谓的宽容,所谓的消解偶像,其实都是一种比较自由主义的精神和生活态度。这种东西,可能是一种骨子里的东西。
  写到这里,想起筱敏说过的一句话,人和人是不能相提并论的,一种是以被豢养为荣耀的,一种是以追求独立自由为高傲的。原话记不清了,大概的意思应该是这样。而王小波,显然应该是后者。
  记不清是去年还是前年,南方周末发过一篇文章,是王小波的哥哥王小平写的回忆他的文章,整整一版,印象很深,我百度了一下,竟然还是能找到:
  岁月如流,转眼已是10年。今日之日,有了许多喜爱小波作品的人,他可谓知音满天下了。在岁月之流中,他激起了一朵不可忽视的浪花,人生如此,复有何恨。
  细想起来,人们为什么会喜欢他的作品呢?他的东西不太驯顺,不易得到身居要津人物的提倡,又包含一些率性而为、啸遨自娱的成分,所以也不大好懂,难以成为大众茶余酒后点评狎玩的余兴节目。我猜,人们喜欢他,是因为他的那种独特的感受世界的方式。他就像一扇门,通过这扇门,可以进入世界的另一层面。
  在解释小波何以会有他独特的感受和思维方式时,我想说的,就是他在生活中一直在走着一条特别的道路,一直在探索着精神上可能的存在方式,寻找着自己的适当位置,用他的话说,就是精神家园。从小时起,一有功夫,他就在呆呆地想着什么,默默地编织结聚自己的趣味核心。这样的心理素质,带有极大的先天成分,虽是后天造成,却是先天注定。事实上,在我们曾经经历过的那个扭曲理性、压抑天性、单调贫乏的泛政治化时代,在那个8亿人看8个戏的艺术沙漠里,能产生小波这样的人物,实在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
  小波的精神特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因于家族传承,这种家族传承似乎更多地表现在遗传素质的传递上。我们知道,在某些家族里,一些遗传素质会在一代代人身上不断表现出来。这种遗传可能来自父系,也可能来自母系。
  ………….
  …………..
  秋天的时候,我们又在这条路上走过。两旁高大的白杨夹道,空中落叶飘坠,脚下是厚厚的一层。脚下的路好像永远走不到头,我们也愿意永远这样走下去,好像可以一直走到天国。那是一个令人沉溺的境界。我们在不息的穿越空间中陷入梦境,一切都没入薄暮之中,空气也变得粘稠而滞重……当从梦境中醒来的时候,我们发现了一个不传之秘,那就是天国和人间、王子与贫儿、古代和现代的间距其实其薄如纸,只要我们愿意,就可以在两重世界间自由穿行。这种意思,好像成为小波的一个思维习惯。在他的历史小说里,他把现实和历史自由铰接,用二者之间的反差和气氛变换制造出一种特殊韵味,传达出他内心的感觉。
  光阴荏苒,在日常琐事的卵石沙砾中,是清澈的潺盢流水,而美好的意象,像水面上的闪光,渐渐远去。那时的小波,因为年纪尚幼,没有写过什么东西,但却在积累着美的印象,孵育着自己的趣味,或者说,一颗趣味的内丹。
  在我看来,每一个真正的艺术家,都有一颗自己的内丹。他们行住坐卧,都如蚌含珠,默默孵育着这颗内丹,像练气士一样呼吸沉降,萃取天地间的精气,使这颗内丹在感觉的滋养中成长。当内丹大成时,它会以一种奇异的方式与外界发生感应,此时艺术家趣味大成,进入一种高超的境界,谈笑咳唾,皆成珠玉。这种内丹实际上就是一种对纯美境界的把握,一种至高的品味。品味是游离于文字之外的,它与学问的关系不大。有的人学富五车,品味只是初等。有的人目不识丁,却具有一种灵觉,能与高品味的东西发生共鸣。无论如何,人和人之间存在着品味差别是一件千真万确的事情。人们喜欢小波的作品,实际上是喜欢他的品味。他的东西,虽然有时语涉男女之事,但品味高绝,绝非皮肉滥淫之蠢物(曹雪芹语)眼中的色情描写。
  事实上,男女之事,是一件上天赋予人类的恩物,挟带着一种无与伦比的美好而强烈的感受。如果用纯净的心态去看它,它就是纯洁的,因为它像风生云起,水流花开一样,是自然的一部分。
  小波作品的价值,从一个方面来说,在于他显示了一种独特的高尚品味,一股尘世中的清纯之气。这些东西浅者识其浅,深者识其深,惟有缘者得之。而有缘人再传有缘人,这一团精神能量也许就此传递下去,不致泯灭。
  
  2
  昨天晚上,和朋友一起吃饭,说起感情的事,她感慨,现在的男女,要有真实的为了爱情的感情,实在应该珍惜。
  现在的问题是,人人都在寻找真爱,纯粹的人,但人人都不纯粹。
  我常常想,爱情其实是爱一面镜子,你爱一个人,其实是爱你自己,爱镜子里的你自己。好像是古希腊神话里说,人本来是男女一体的,八足爬行,宙斯怕人变得比神聪明,就把人劈开,变成男女,所以,人来到世上,就寻找另一半。
  灵魂的事情,是多复杂的事情啊。
  
  3
  不久前,有朋友在博客里谈自己的感情,对自己以前爱过的人,说了一些反面的话。也许,这些话,确实是事实。但我看了,还是觉得有点无谓。
  我想说的是,何必呢?
  两个人,茫茫人海里,陡然相遇,电光火石的一刹那,能互相认同,决定牵手,决定把自己的生命交付给对方,多难得,多不容易。等到感觉不合适,分手,何必说那些不好的话呢?
  错了,对了,都是两个人的事情,现在全是不好了,那开始的好呢?
 
由版主最后修改:

edisoncyy

初级会员
回复: 【ZT】爱你就像爱生命

在这不再蔚蓝的天空下,如果还有一双眼睛可以与我一同哭泣 ,那么生活就值得我为之受苦吧!


两个人,一世界!珍惜缘分!
 

sunner00893

知名会员
回复: 【ZT】爱你就像爱生命

我们都在寻找纯粹,都在努力成为自己。但是,事实上,我们有几个人能成为真正的自己呢?我们身上都太多他者的影子了,都是在为了一种社会承认在生活,不论它是父母的期许,还是旁人的刺激。另,关于两个人的生活,我很欣赏一句话:缘合而来,缘散而去,因此我同意上面那句话,对了,错了,都是两个人的事情。迈步向前吧。
 

wuxuno1

普通会员
回复: 【ZT】爱你就像爱生命

  我常常想,爱情其实是爱一面镜子,你爱一个人,其实是爱你自己,爱镜子里的你自己。
这话大妙!不过也还有差别,差别只是你是否真正地爱自己,是否能真诚的面对自我,如此你才能真正地、真诚地爱别人。
其实,又何止是在爱情上,人与人的关系,可不就是这样一种相互映照的关系。自我与他者的关系,正是自我与其自身的关系。一管之见,本人认定这就是现象学的精义。
 

万古悲风

知名会员
回复: 【ZT】爱你就像爱生命

细细读后,有两点感触:首先就是,寻找所爱之人其实就是在他人身上寻找自己。这句话似乎很有道理,因为大部分情况下的男女是因为情趣相投、心灵契合才激起火花而走到一起的,然而情况又不仅仅如此,当初的爱人在选择自己时多是因为自己的与他(她)不同、多是因为自己独具的他(她)所钦慕的个性特征,从而两者在一定意义上是互补的才结合为一个整体。到底爱是寻找“自己”,还是寻找“非自己”呢?
基于呵护爱情之花的考虑,爱更多的应该是寻找到“非自己”,这样爱人间才彼此具有独立性,才会使爱情之花不至于过度紧密而窒息,而两者之间的不同也正是当初彼此吸引的根源。互补后一对才可能真正优化作用而具有超越神的可能。
其二,感触的是爱人即使分手了也不要去非议曾经的恋人,既然曾经真的爱过就不要后悔当初的选择,不要自打嘴巴说什么“当初怎么瞎了眼”之类的。这是一个人是否有资格爱的最低道德要求。爱时真诚的付出与投入,即使有何不测,也好和好散,莫要非议。
漏见。
 

lishking

初级会员
回复: 【ZT】爱你就像爱生命

人的身上必然包含着与生俱来的自然性和后天形成的社会性。在时代步伐不断加速的当下,人们无时无刻不接受着社会对其施加的影响,久而久之,社会性压过了自然性,人也在日复一日的社会生活中麻木,在那些扭曲的年代更是如此。也许王小波之所以在今日为更多的人接受,是因为他能保有自身的自然性而不被社会吞没。他所流露出来的那些“纯粹”也许就是其魅力所在。
 

wellek

初级会员
回复: 【ZT】爱你就像爱生命

同意那句“何必呢",时间过去了,那段心理的经历也就过去了。同一时间无法选择不同的两条路(The Road not Taken), 所以,爱过的永远是对的,如果对那年那人的付出是毫无保留的。
 

晴雨

初级会员
回复: 【ZT】爱你就像爱生命

爱是一种最基本的需要。最执着和最美的爱都发生于最强烈需要爱的人们。
 

sabrinazhouyz

普通会员
回复: 【ZT】爱你就像爱生命

话虽如此,但是如果最终是恶压倒了善,人们很难怀念最初的美好。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