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顾彬:莫言讲的是荒诞离奇的故事

teiler

知名会员
管理成员
德国汉学家顾彬(Wolfgang Kubin)撰写的《中国二十世纪文学史》被视为一部权威性著作。在诺贝尔委员会宣布将今年的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后,德国之声记者与在北京的顾彬进行了电话联线。

(德国之声中文网, 2012.10.11)

德国之声:瑞典诺贝尔奖委员会将文学奖授予莫言。您认为莫言是理应荣获这一最高文学奖项的世界一流作家吗?

顾彬:我一直不停地公开批评莫言。他简直就是我批评得最多的中国作家。因此,首先我要说,我为他感到高兴,为中国感到高兴,为中国文学感到高兴。但我的批评依然是有道理的。

人们在莫言那儿读到了什么?必须说,莫言有本事写出畅销小说。在中国有许多更好的作家,他们不那么著名,是因为他们没有被翻译成英文,也没有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这样一位杰出的美国翻译家。葛浩文采用一种非常巧妙的方式翻成英文。他不是逐字、逐句、逐段翻译,他翻的是一个整体。这是欧洲大约从18世纪以来流行的翻译方法。也就是说,葛浩文对作者的弱点知道得一清二楚。他把一切都整理好,然后翻成英文,语言比原来的中文更好。他多年来一直这样做,因而在翻译市场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也因为如此,这些中国作家的作品被从英文翻译成德文,而不是从中文翻译成德文。

德国之声:您批评莫言的核心是什么呢?

顾彬:他讲的是荒诞离奇的故事,用的是18世纪末的写作风格。作为中共党员,他只敢进行体制内的批评,而不是体制外的批评。他讲的是整个故事,而自普鲁斯特(Proust)和乔伊斯(Joyce)以来,写现代小说就不能这么写了。公平起见,我现在必须说,世界上没有受众,德国也没有受众还接受詹姆斯·乔伊斯。受众希望的是荒诞离奇的故事,是人们说的传奇,里面有祖父、之后是父亲,然后是孙子,一讲就是30、40年。现代小说是以比如说几年前荣获毕纳西文学奖的奥地利作家瓦尔特·卡帕赫(Walter Kappacher.)为代表。他讲了一个人的11天,集中讲一个人物。而中国小说家却不这样,因为这里的受众-德国受众现在也一样-希望眼前就像在放一部电影,而不是集中描写单独一个中国人的心理。

德国之声:莫言被批评家-您刚才也谈到,他只是提出体制内的批评。有的批评家还指责他说,和共产党也靠得太近了。

顾彬:看过"红高粱"的人就知道,里面出现了极力对中共加以赞美的人物,这非常令人难堪。不过,先不说这个。莫言的主要问题是,他根本没有思想。他自己就公开说过,一个作家不需要思想。他只需要描写。他描写了他自己痛苦经历过的50年代的生活以及其它,并采用宏伟壮丽的画面。但我本人觉得这无聊之至。

德国之声:您认为为什么诺奖委员会会把文学奖授予莫言?

顾彬:公平而言,必须说,过去一再有根本不应该得这项奖的人得了奖。或者一段时间过去后,我们会说,这些获奖者也许并没有特别到应该得这项特别的奖。我想,也许是某种政治正确起了作用。他们想,这一次应该是一个"真正"的中国人才行,而不是比如说优秀得多,具有更多更多代表性的北岛,他现在拿的是美国护照。

德国之声:您认为这个奖会对中国作家产生影响吗?

顾彬:只是从坏的方面。因为那些小说家-除了为数不多的好的小说家外-讲的都只是荒诞离奇的故事。莫言的主要问题是:他在80年代是一个先锋派作家。在我80年代的杂志和文字中,我也是这么介绍他的。但作为先锋派作家却无法盈利。自从市场在中国完全占主导地位以来,人们想的就是,什么可以在中国卖得好,在西方卖得好。然后人们认识到,如果回到经典的、传统的中国叙事手法,就像过去300、400年流行的那样,就有受众。也就是说,回到那种叙述者无所不知的叙述手法,不是以一个人为中心,而是以数百人为中心,翻来覆去讲男人女人,离奇故事,性与犯罪这些话题,就能够成功。现在,不仅是中国市场,连美国和德国的市场也被这样的小说家左右。他们相应也就代表了中国文学。但其实也有完全不同的、好得多的中国文学。不过,那是另外一回事。

采访记者:冯海音(Matthias von Hein) 翻译:乐然
责编:张筠青
 

hbgan

知名会员
回复: 【ZT】顾彬:莫言讲的是荒诞离奇的故事

没有思想,这是致命伤。当代中国作家的语言烂透了,汉语的魅力扫地以尽。
 

dcyaw

活跃会员
回复: 【ZT】顾彬:莫言讲的是荒诞离奇的故事

批评作品“没有思想”,是最没有思想的批评。有没有思想,看你从什么角度看。梵高的《农鞋》有没有“思想”呢?海德格尔和德里达都从中阐发了大量思想。委拉斯凯兹的《宫女》、玛格丽特《这不是一只烟斗》有没有“思想”?福柯也借以阐发了不少自己思想。莫言的作品有其局限,但不在思想层面。如果没有时间读其小说,可以看看他的演讲之类。从文学思想方面,他不比2000年以来的半数以上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差。
对了,顾斌的《中国二十世纪文学史》一书,题目翻得好有思想啊,逻辑上有歧义:中国的“二十世纪文学史”还是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学史”?
 
由版主最后修改:

lalaxiong1

初级会员
回复: 【ZT】顾彬:莫言讲的是荒诞离奇的故事

我比较欣赏北岛的诗,可惜,他已经是美国人了。
说起莫言的荒诞离奇,也没错。在《红高粱》里,撒尿成酒,连酿酒匠都羞愧离去,改行吃爆米花去了。这不扯淡吗?一个乖巧的小脚女子,因为被嫁给死老头,半路就随意让轿夫上了,轿夫大闹老头家,女子当众恼羞,半夜却敞门迎汉子,真够叛逆的。这样的女子现在难道讨人喜欢不成?不惜杀夫的。从思想上说,革命万岁,杀富救弱女子万岁,谈不上好。
 

伐木工兮

知名会员
回复: 【ZT】顾彬:莫言讲的是荒诞离奇的故事

按我的理解,或许顾彬下面的这段话是在说莫言“没有思想”,因为他还在用旧的方式讲故事,他不知道现在的小说应该怎么写。他不思考这种问题,他只管写。这是dy君认可的一个的“角度”吧?


“他讲的是荒诞离奇的故事,用的是18世纪末的写作风格。作为中共党员,他只敢进行体制内的批评,而不是体制外的批评。他讲的是整个故事,而自普鲁斯特(Proust)和乔伊斯(Joyce)以来,写现代小说就不能这么写了。公平起见,我现在必须说,世界上没有受众,德国也没有受众还接受詹姆斯·乔伊斯。受众希望的是荒诞离奇的故事,是人们说的传奇,里面有祖父、之后是父亲,然后是孙子,一讲就是30、40年。现代小说是以比如说几年前荣获毕纳西文学奖的奥地利作家瓦尔特·卡帕赫(Walter Kappacher.)为代表。他讲了一个人的11天,集中讲一个人物。而中国小说家却不这样,因为这里的受众-德国受众现在也一样-希望眼前就像在放一部电影,而不是集中描写单独一个中国人的心理。”
 

dcyaw

活跃会员
回复: 【ZT】顾彬:莫言讲的是荒诞离奇的故事

千言万语,何若莫言。
他的写作到底呈现出怎样的面孔?传统?现代?后现代?十八世纪?二十一世纪?老土?洋气?不要听顾彬怎么说(他简直比诺奖评委还不靠谱,不太像学识渊博、思想深刻的传统德国学者),不妨放下身段读读莫言的小说吧。
给诸兄推荐《蛙》《生死疲劳》《酒国》《丰乳肥臀》……
 

Black

知名会员
回复: 【ZT】顾彬:莫言讲的是荒诞离奇的故事

千言万语,何若莫言。
他的写作到底呈现出怎样的面孔?传统?现代?后现代?十八世纪?二十一世纪?老土?洋气?不要听顾彬怎么说(他简直比诺奖评委还不靠谱,不太像学识渊博、思想深刻的传统德国学者),不妨放下身段读读莫言的小说吧。
给诸兄推荐《蛙》《生死疲劳》《酒国》《丰乳肥臀》……
看见 dcyaw 推荐“蛙”我赶紧去网上找了个文字版的看了看。这篇得了“茅盾文学奖”的作品,真的算一部文学作品么?我印象里,像极了十几年前看的那种“通俗小说报”里的文章,像极了,而且我印象里那个小说报里面的个别文章写得真好,内容大多基于某些真人真事的魔幻改写,情节紧张离奇,乐而不淫,专门诉说30年代-80年代间的各种故事。此外,得奖人的“檀香刑”,我已经说了,同样是非常的“非文学”。

——不过我写上面一段话的意思,并非是执意要说莫言先生如何不好,而是我不知道他好在哪里。既然 dcyaw已经多次赞扬过莫言先生,且阅读过很多,希望能说说,他的小说到底好在哪里?这些好,又是如何超越了其他中国当代作家(例如:余华、王安忆、阎连科等)的?如果你能不弃回答这两个问题,我想我或许会对莫言先生有新的认识。
 

lidaiwei

活跃会员
回复: 【ZT】顾彬:莫言讲的是荒诞离奇的故事

“梵高的《农鞋》有没有‘思想’呢?海德格尔和德里达都从中阐发了大量思想。委拉斯凯兹的《宫女》、玛格丽特《这不是一只烟斗》有没有‘思想’?福柯也借以阐发了不少自己思想。”

敢問那“思想”到底是誰的?你意思是海從梵的畫裡闡發的“思想”該歸到梵的頭上了?
 

Sophist

知名会员
回复: 【ZT】顾彬:莫言讲的是荒诞离奇的故事

对于一个没有亲身经历过中国社会变迁的外国人来说,对莫言的一些批评难免显得草率。
 

hbgan

知名会员
回复: 【ZT】顾彬:莫言讲的是荒诞离奇的故事

对于一个没有亲身经历过中国社会变迁的外国人来说,对莫言的一些批评难免显得草率。
照这种逻辑,诺奖的评委们的授奖决定只怕也同样草率。
 

dcyaw

活跃会员
回复: 【ZT】顾彬:莫言讲的是荒诞离奇的故事

“希望能说说,他的小说到底好在哪里?这些好,又是如何超越了其他中国当代作家(例如:余华、王安忆、阎连科等)的?如果你能不弃回答这两个问题,我想我或许会对莫言先生有新的认识。
蒙Black兄看重,你说的小说报中的作品我都没读过,从你对它们的评语来看,我觉得莫言的作品也当得起吧。但阅读是很私人的、极复杂的“审美”体验,就像听音乐,我无法凭空告诉你音乐好在哪,但如果一起听,我会指出那里处理得精彩。整体上对于风格、语言等方面的技术评论,对于理解作品有点帮助,但多数情况下与作品的阅读体验无关,不可能使读者由不喜欢变为喜欢。说到这里,想到金圣叹、脂砚斋式的中国传统“随文评点”,较之论文式的批评,更贴近阅读吧。我不觉得莫言的作品“超越”了其他中国作家,每个作家都有其高明之处。还是从阅读体验的角度,个人不喜欢余华晚近的作品,也不喜欢王安忆的所有作品,任凭谁说好都没有用的。阎连科的作品,我没读过。
 

hbgan

知名会员
回复: 【ZT】顾彬:莫言讲的是荒诞离奇的故事

dc君强调阅读体验的私密性,这没有问题,但正如你提到的金圣叹、脂砚斋等人,不也把私密体验转换成公共的了吗?再说,诺奖评委们总不能拿“我觉得妙不可言”作为授奖依据吧?
所以,能否拣点您觉得最打动您的东西,略示一二呢?
 

dcyaw

活跃会员
回复: 【ZT】顾彬:莫言讲的是荒诞离奇的故事

dc君强调阅读体验的私密性,这没有问题,但正如你提到的金圣叹、脂砚斋等人,不也把私密体验转换成公共的了吗?再说,诺奖评委们总不能拿“我觉得妙不可言”作为授奖依据吧?
所以,能否拣点您觉得最打动您的东西,略示一二呢?
作为普通读者,我珍视并享受阅读一切优秀作品的美好体验。请原谅我不会将打动我的东西及其理由“略示一二”(彷佛我“略示一二”就能证明莫言获奖的正当性与合法性似的)。你喜不喜欢,作品就在那里。它会等待自己的理想读者。套用莫言常说的看似霸道实则平实的话:喜欢就看,不喜欢就不看;喜欢就买,不喜欢白给你你也不要。所以,说句露骨的,就不要急于听别人讲述与文本做爱的快感了吧?
希望我的“所以”不像hb君的“所以”来的突兀啊。
 

Black

知名会员
回复: 【ZT】顾彬:莫言讲的是荒诞离奇的故事

作为普通读者,我珍视并享受阅读一切优秀作品的美好体验。请原谅我不会将打动我的东西及其理由“略示一二”(彷佛我“略示一二”就能证明莫言获奖的正当性与合法性似的)。你喜不喜欢,作品就在那里。它会等待自己的理想读者。套用莫言常说的看似霸道实则平实的话:喜欢就看,不喜欢就不看;喜欢就买,不喜欢白给你你也不要。所以,说句露骨的,就不要急于听别人讲述与文本做爱的快感了吧?
希望我的“所以”不像hb君的“所以”来的突兀啊。
我觉得你这么说就有点牵强了。就有点像一首歌的歌词“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就是好,就是好来就是好”。文学作品当然可以说出好坏,即使个人欣赏也有好坏。但是你竟然一个字也不说,却拿私人阅读当做挡箭牌——可是对比起你开始的追捧,莫言先生可与“塞万提斯、蒲松龄”比肩的话,非常不搭调了。

算了,你不说我也不强迫你,很多莫言的读者都不能说出他作品的好来。不过,这个现象本身就加深了某种荒诞性。我不否认他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但整体上还达不到某种“文学成就”的高度。
 

lidaiwei

活跃会员
回复: 【ZT】顾彬:莫言讲的是荒诞离奇的故事


有一首歌X,兩個人A,B。A和B都聽了X。

A:X真好聽。

B:X不好聽,還不如我聽的Y歌,Z歌好聽。

A:X就是好聽。

B:X怎麼就比Y,Z好聽了呢?

A:X就是好聽,你愛聽不聽。Y,Z沒聽過也不想聽。

B:........
 

aarondeng

知名会员
回复: 【ZT】顾彬:莫言讲的是荒诞离奇的故事

历史自会有其公断!
从我个人来看,我觉得莫言的小说应该有其过人之处,但似乎还没达到让我觉得很高超的地步。
所以,说实在的,突然听到他成为第一个中国籍诺奖获得者,我反而觉得有一点点失落,对于诺奖的失落。
 
由版主最后修改:

wilfreddunne

初级会员
回复: 【ZT】顾彬:莫言讲的是荒诞离奇的故事

照这种逻辑,诺奖的评委们的授奖决定只怕也同样草率。
是的,我觉得同样草率。本来就不同于硬科学方面的奖项,没必要纠结什么人更有代表表性。
 

ccjj2007

超级版主
管理成员
回复: 【ZT】顾彬:莫言讲的是荒诞离奇的故事

历史自会有其公断!
从我个人来看,我觉得莫言的小说应该有其过人之处,但似乎还没达到让我觉得很高超的地步。
所以,说实在的,突然听到他成为第一个中国籍诺奖获得者,我反而觉得有一点点失落,对于诺奖的失落。
失落什么呀,好事。拿我朋友的话说,应该是感到了继续创作的动力和鼓舞!突然发现诺奖突然不再遥不可及,也可以如此平易近人。
 

Jerry

版主
回复: 【ZT】顾彬:莫言讲的是荒诞离奇的故事

第一,诺奖不是终身成就奖
第二,颁给莫言貌似是“指定”了他某部特定作品了的。貌似这是规矩。我肯定不是《檀香刑》。精准地翻过去晃瞎各评委的肽金狗眼。
第三,不把丫想那么神圣也不会那么失落,如果要找历史上诺奖“不公正”的例子,各个国家的人都能找上不少。
第四,文无第一,武无第二。颁个奖给A不等于B没有水平没有能力,顶多说没有机会,或者说,馅饼砸中莫言了呗,可惜,(去食堂路上,有人跟我感叹:)这么点奖金在北京都不够买套好房,买了又咋的,作协副主席就是自己人了?!该强拆照拆,没商量。不信问阎连科。
第五,诺奖对中国文学的聚焦说不定会带来一波强势的翻译效应,对中国文学是好事,也不是好事,看你怎么看。关注让我们的自尊空前激动,只是阎连科还有谁谁谁专门关注小煤窑,神木的新写实主义,新现实主义,被外人看到了厨房里最脏的一块,脸也没处搁。
第五,前两点让我觉得自己写那么长的牢骚真没劲,骂的是人家最恶俗趣味的作品,奖颁给的是另一部,寂寞完了发泄毕了,该干嘛干嘛去。我连YY人家的奖金的常识都没有(不知道皇城房价几何),感叹中国文学如何如何又过了那个崇高的年纪,当年我那2B的感叹也没让它多长块肉少长块疤。还是算了吧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