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教】请教一个伦理学问题

jdlrg

初级会员
  本人的博士论文在做一个关于道德脆弱性的问题,大意是平时具备道德素养的人在具体的情境下却会做出违背道德的行为,但资料却非常少而且难找,哪位同仁在查资料的过程中如果看到相似问题的,望不吝赐教。或者能提供查找资料的方向的,同样不胜感激。
 

zhixuan

中级会员
回复: 【求教】请教一个伦理学问题

我觉得需要思考你的表述中体现出的问题:"平时具备道德修养"是什么意思?是看起来具备道德修养还是听他本人说起来具备道德修养?也就是说,一个具备道德修养或者不具备道德修养的人,我们如何衡量他,给他在道德修养问题上打分?这是第一。第二,具体的情景中,做出违背道德的行为,那么这种具体情景一定是一种比较特别的情景了,此时我们衡量该人的行为是否道德,要不要考虑情景本身的变化所带来的道德衡量标准的变化【或者如果我们认为道德标准不应该变化,也要说出理由,并且,不能变化的道德标准,必然是概括而又模糊的于此来表述的,这无疑又削弱了道德标准本身对于行动的指导意义】,有一种伦理学说,叫做境遇伦理,意思就是需要考虑不同的情景,来评价一个人的行为的道德与否。【但是,显然如果过分的考虑每一次行动的境遇,而没有作为基本支撑的道德原则,则显然有转为道德虚无的危险】,这些问题很有意思,希望同道们能对此发表意见或者提供相关的线索,我留意下楼主的问题,如果能找到相关的资料,我们一起分享。
 
由版主最后修改:

Steaky

普通会员
回复: 【求教】请教一个伦理学问题

突然想到一种情况,也许值得考虑,就是“模仿“,i.e. imitating.
比如说闯红灯,当我们看到别人,哪怕只有一人闯红灯,我们便回去模仿。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是道德的脆弱性,当然这可能也属于二楼所说的“境遇伦理“,即第一个人做出违反道德的行为时他便给我们创造了这样一种环境。
 

jdlrg

初级会员
回复: 【求教】请教一个伦理学问题

不知这书合适么-------《善的脆弱性》
请问这本书是谁写的,哪里出版的,是中文版的还是英文版的,请详,谢谢。

---------- 帖子增加于 00:02 2010-02-24 ---------- 之前的帖子发布于 23:58 2010-02-23 ----------

我觉得需要思考你的表述中体现出的问题:"平时具备道德修养"是什么意思?是看起来具备道德修养还是听他本人说起来具备道德修养?也就是说,一个具备道德修养或者不具备道德修养的人,我们如何衡量他,给他在道德修养问题上打分?这是第一。第二,具体的情景中,做出违背道德的行为,那么这种具体情景一定是一种比较特别的情景了,此时我们衡量该人的行为是否道德,要不要考虑情景本身的变化所带来的道德衡量标准的变化【或者如果我们认为道德标准不应该变化,也要说出理由,并且,不能变化的道德标准,必然是概括而又模糊的于此来表述的,这无疑又削弱了道德标准本身对于行动的指导意义】,有一种伦理学说,叫做境遇伦理,意思就是需要考虑不同的情景,来评价一个人的行为的道德与否。【但是,显然如果过分的考虑每一次行动的境遇,而没有作为基本支撑的道德原则,则显然有转为道德虚无的危险】,这些问题很有意思,希望同道们能对此发表意见或者提供相关的线索,我留意下楼主的问题,如果能找到相关的资料,我们一起分享。
---------- 帖子增加于 23:58 ---------- 之前的帖子发布于 23:50 ----------

您的意见给了我重要启发,谢谢。
解释一下,我之所以用“平时具备道德素养的人”这一表述,是想表明此人一贯行为符合通常道德标准,也就是说,他明知这样做是不对的,但还是做了,即明知故犯。在这种情况下道德表现出脆弱性。
 
由版主最后修改:

奥卡姆

知名会员
回复: 【求教】请教一个伦理学问题

很有气质的女哲学家写的,在中国还未炒起来,两口子都很厉害。

《善的脆弱性》

译者: 徐向东 陆萌
作者: 玛莎·纳斯鲍姆
副标题: 古希腊悲剧和哲学中的运气与伦理
ISBN: 9787544702799
页数: 828
定价: 55.0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出版年: 2007-9-1




  
 

xiaoz

初级会员
回复: 【求教】请教一个伦理学问题

如果把公共道德看做是社会绝大多数成员认可的价值体系,所谓“道德的脆弱性”是指个人无力使自己的言行符合这个价值体系,还是指这个价值体系无力约束社会成员?前者是个人问题,后者是社会问题。我的意思是,“道德的脆弱性”需要更明确的界定。根据你在5楼的解释,我感觉你说的“道德的脆弱性”似乎是指某种个人心理问题。个人欲使自己的行为符合道德标准,是因为只有这样做个人才不被社会其他成员所排斥,即符合道德标准会给人带来某种好处,但这并不等于说一定给人带来好处。在某些社会条件下,符合道德标准的行为不但不能给人带来好处,反而使人造成伤害。如,见义勇为,反遭诬陷。假如遵守道德对多数人有害无益,对少数人有益无害。这种观念一旦成为共识,整个社会的道德体系就变得脆弱了。问题就不是“明知故犯”,而是“不得不犯”。道德与法律不同,违反道德不受惩罚,只受个人良心和社会舆论的谴责。如果遵守道德是少数个人的事,道德不成其为道德。世界上不存在无人遵守的道德(脆弱性=100%),如,儿女的婚姻由父母做主曾经是一种社会道德,现在已不存在。另一方面,道德一定是可被违反的,不能被违反的“道德”没有意义(脆弱性=0%),如,不要破坏火星的环境,不要损坏太阳之类显然不能成为道德的内容。

任何一个人不需要特别的天赋或后天的专门训练都有能力违反社会道德,这恐怕就是“道德的脆弱性”的本质,或许可以这样说,社会道德是对人性的一种必要的违背和约束。

但愿我没误解你的意思。

注:假设道德脆弱性 = 违反道德的人数/社会全体成员
 

伐木工兮

知名会员
回复: 【求教】请教一个伦理学问题

记得曾听过一个德国人的讲座,讲的是在康德那里如何看待所谓的意志薄弱的问题。当是听得云里雾里,那篇论文也没仔细看。或许意志薄弱的问题跟楼主善的脆弱性有点关系。
意志薄弱,顾名思义,意志虽然高高在上发号绝对律令,但是一落实到实践中往往要碰壁而不得不违背自己原初的意志律令。也就是说,人的意志及其行事规则并没有一贯性。
这基于一个简单的观察事实:人很多时候,明明知道什么是好的,却不能够实行。既然康德认为自由意志所发出的律令是至高无上的,那么这种情况肯定就归咎于意志薄弱。为什么会这样呢?
意志薄弱的人似乎并不会否认本来应该做的那件事是好的或更好的(意志薄弱的前提当然是分得清好坏),而选择了做一件相比之下较坏或坏的事。但意志薄弱的人为了表明自己这样做仍是有理由的,他为自己辩解:
陈嘉映有一篇介绍奥斯汀的文章提到,辩解可以粗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承认做出的那件事情是坏事情,但我辩护说那件事情并不是我做的,至少严格说来不是我做的。另一大类情况则相反,我并不否认自己做了那件事情,但试图表明那事不像看上去那样是件坏事情,或至少在当时的特殊情况之下不能算是坏事情。
意志薄弱属于前一类,因为对于意志薄弱者来说,好坏在他那里还是分得清楚的。只不过他认为他是迫不得已才选择了做一件坏事。因为是迫不得已,所以责任就不全在自己身上。这么一来就把责问推到了外界、推到当时令他做出迫不得已举动的情境中。他的意思仿佛是,正是这一类情境才使得善如此脆弱。
一个人被敌人抓住,或者杀头,或者成为汉奸,最后他成为了汉奸。这是一个意志薄弱的例子。这里有两种善的价值发生了冲突:杀身成仁是善的,但活着也是善的,杀身成仁必然身死,活着却得成为汉奸。但二者仍有高低之分。但为什么选择低一点的善而放弃更高的善呢?因为怕死么?。。。。。
胡乱扯了一番,不知道搭不搭调。
 

bianzang02

普通会员
回复: History of Political Philosophy

还有Nussbaum所钦佩的已故英国哲人,伯纳德-威廉姆斯,此公著作有一中译《道德运气》,仍是徐向东翻译的。其著作讨论希腊悲剧所谓善的脆弱与命运之关联的则是《羞耻与必然性》,尚未见有中译。
 

cutebone

普通会员
回复: 【求教】请教一个伦理学问题

我不太清楚你的问题,只能猜测如下:

如果“平时具备道德素养的人在具体的情境下却会做出违背道德的行为”,那么这种行要么(1)是错误的,应该被谴责的,要么(2)尽管与日常道德像冲突,但却是可证成的(justifiable),因为情境特殊。

如果是情景(1),那么似乎不能说“道德是脆弱的”,而应该如楼上说人的自由意志或者通情达理的能力(power to be reasonable,关于这一点请参考罗尔斯或者Scanlon所谓Moral Contractualism)是脆弱的。因为一种道德准之强健性的标准并不体现在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会遵守这些准则(这是不切实际的,因此这是一个过高的标准),而是体现在,一旦这些违法这些道德准则,如此这般的行为是应该受到谴责乃至适度惩罚的。

如果是情景(2),那么我们就来到了楼上所提及的情境伦理学(在规范伦理学层面),以及更进一步地在元伦理学层面关于价值多元论或一元论的争论。顺便提及,《善的脆弱性》的作者Martha Nussbaum是价值多元者。

因此和楼上的一些意见相似,我建议你澄清你的研究问题。不过你不妨访问下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的网站,并查阅moral motivation、value theory、moral luck等等当代道德哲学的基本词条。每一个词条都对应一篇很好的介绍性文献,并附有这个领域最重要的参考文献。

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些许帮助。
 

jdlrg

初级会员
回复: 【求教】请教一个伦理学问题

非常感谢以上同仁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我觉得从中受到很多启发,望有兴趣的同仁一起参考讨论、研究。
 

minos_ch

知名会员
回复: 【求教】请教一个伦理学问题

说一个与主题大概不太相关的话,抛开个人对选题的兴趣以及选题本身的意义来看,在资料很少或者还难以找到,并且无法得到系统指导和帮助的情况下,一个研究选题其实是很难展开并且深入的。如果主题先行确定,在看资料的过程中,最好还是适度调整。选题本身只是个话题,但是从哪个角度入手,哪些角度是有人做过的,或者做过的但是仍可争论甚至可以引发更深入讨论,这些确实是需要占有并分析资料之后才能确定的,如果确实无法系统地占有资料,像博士论文这样的任务,还是及时调整为好。


  本人的博士论文在做一个关于道德脆弱性的问题,大意是平时具备道德素养的人在具体的情境下却会做出违背道德的行为,但资料却非常少而且难找,哪位同仁在查资料的过程中如果看到相似问题的,望不吝赐教。或者能提供查找资料的方向的,同样不胜感激。
 

zhixuan

中级会员
回复: 【求教】请教一个伦理学问题

说一个与主题大概不太相关的话,抛开个人对选题的兴趣以及选题本身的意义来看,在资料很少或者还难以找到,并且无法得到系统指导和帮助的情况下,一个研究选题其实是很难展开并且深入的。如果主题先行确定,在看资料的过程中,最好还是适度调整。选题本身只是个话题,但是从哪个角度入手,哪些角度是有人做过的,或者做过的但是仍可争论甚至可以引发更深入讨论,这些确实是需要占有并分析资料之后才能确定的,如果确实无法系统地占有资料,像博士论文这样的任务,还是及时调整为好。
深表赞同。一篇论文的初步轮廓是如何形成的?我认为是在阅读过程中,不断的反思而来的。先想好题目,然后再来找资料,这样的文章不好做,正确的应该是在阅读过程中,产生了一个疑问,然后找资料,检验或者核对修正自己内心的疑问如何,也许这时候,会发现原来自己的疑问是错误和误解,这样,就加深了我们的认识,但是,这个疑问就无法在当前成为一篇论文的选题了。如果在阅读过程中,发现我事先的疑问确实怀疑的有道理,而且很多人都会产生对此问题的错误认识,如此,则这个疑问有必要写论文了。假如楼主目前想好了题目,再来找资料,这样自己的初步观点都没有,加之资料很缺乏,这样,对于博士论文这样的时间性要求比较严格的论文写作而言,是确实有点太仓促了。这是我个人的一点浅见,大家可以批评。
 

jxhe

初级会员
回复: 【求教】请教一个伦理学问题

我个人觉得,这里有点能跟苏格拉底联系起来。什么叫具备道德修养的人犯不道德的事啊?具备道德修养的人在你这里似乎是说具有关于这方面的知识的人,这在苏格拉底看来就是有道德了。但是你这里说他犯不道德的事,这在苏格拉底看来,这种人犯下这种事情也是道德的。所以你这个题目似乎很涉及道德和知识的区分和联系的问题。

---------- 帖子增加于 20:08 ---------- 之前的帖子发布于 20:05 ----------

推荐一本书,休谟的人性论

---------- 帖子增加于 20:11 ---------- 之前的帖子发布于 20:08 ----------

纽斯邦:《至善的脆弱》,南京:译林出版社,2007年,修订版序言第12页。
 

爱上层楼

普通会员
回复: 【求教】请教一个伦理学问题

建议看看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中the definition of morality 这个词条。关于描述性和规范性的道德概念的区分很重要,不注意的话在两个意义的道德概念中跳跃,会把自己搞糊涂的。

其次,刚刚上传的lack of character(版主改译为 品格的缺失)应该很有用,作者充分利用了social psychology的成果,考虑了具体情形中agent之选择的复杂性等。好像国外伦理学界现在对moral psychology研究非常热,有自然主义转向之说,该书起了不小的作用。

---------- 帖子增加于 00:42 ---------- 之前的帖子发布于 00:30 ----------

如果把公共道德看做是社会绝大多数成员认可的价值体系,所谓“道德的脆弱性”是指个人无力使自己的言行符合这个价值体系,还是指这个价值体系无力约束社会成员?前者是个人问题,后者是社会问题。我的意思是,“道德的脆弱性”需要更明确的界定。根据你在5楼的解释,我感觉你说的“道德的脆弱性”似乎是指某种个人心理问题。个人欲使自己的行为符合道德标准,是因为只有这样做个人才不被社会其他成员所排斥,即符合道德标准会给人带来某种好处,但这并不等于说一定给人带来好处。在某些社会条件下,符合道德标准的行为不但不能给人带来好处,反而使人造成伤害。如,见义勇为,反遭诬陷。假如遵守道德对多数人有害无益,对少数人有益无害。这种观念一旦成为共识,整个社会的道德体系就变得脆弱了。问题就不是“明知故犯”,而是“不得不犯”。道德与法律不同,违反道德不受惩罚,只受个人良心和社会舆论的谴责。如果遵守道德是少数个人的事,道德不成其为道德。世界上不存在无人遵守的道德(脆弱性=100%),如,儿女的婚姻由父母做主曾经是一种社会道德,现在已不存在。另一方面,道德一定是可被违反的,不能被违反的“道德”没有意义(脆弱性=0%),如,不要破坏火星的环境,不要损坏太阳之类显然不能成为道德的内容。

任何一个人不需要特别的天赋或后天的专门训练都有能力违反社会道德,这恐怕就是“道德的脆弱性”的本质,或许可以这样说,社会道德是对人性的一种必要的违背和约束。

但愿我没误解你的意思。

注:假设道德脆弱性 = 违反道德的人数/社会全体成员

已然混淆了描述性的与规范性的道德概念。像“公共道德”、“社会道德”这样的说法大体上都是描述性的,其内容可以千差万别,因人/社会而异。就像您所说的父母之命(婚姻)的问题。而道德哲学家正是要反思形形色色的描述性的道德原则,试图给出一种普遍有效的规范意义上的道德,尽管这个任务很艰巨,但是成果还是不小的,这也是规范伦理学的核心任务。从种种未加审查的所谓“公共道德和社会道德”出发阐述道德脆弱性问题,可能愈行愈远。
 

木头桩子

普通会员
回复: 【求教】请教一个伦理学问题

我觉得《理想国》就不错,在第二卷的一开头,格劳孔就提出了这个问题,尤其是他提到的那个"古各斯的戒指"的故事就很有启发意义。
 

xiaoz

初级会员
回复: 【求教】请教一个伦理学问题

已然混淆了描述性的与规范性的道德概念。像“公共道德”、“社会道德”这样的说法大体上都是描述性的,其内容可以千差万别,因人/社会而异。就像您所说的父母之命(婚姻)的问题。而道德哲学家正是要反思形形色色的描述性的道德原则,试图给出一种普遍有效的规范意义上的道德,尽管这个任务很艰巨,但是成果还是不小的,这也是规范伦理学的核心任务。从种种未加审查的所谓“公共道德和社会道德”出发阐述道德脆弱性问题,可能愈行愈远。

道德不是道德哲学家“试图给出”的,且不说道德哲学家能不能“给出”道德,问题是在没有道德哲学家这种东西之前,道德已经产生了。不恰当的用自然规律作比喻更便于理解,如,天体运行规律不是物理学家给出的,物理学家做的仅仅是发现、描述和解释。正是因为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宗教和不同的地理环境等因素,才使不同的社会道德具有不同的内容,才需要做不同的描述。如果一定要在普遍有效的意义上论述,就必须脱离具体的社会环境和历史文化背景,那恐怕只能以“趋利避害”这一普遍的人性为出发点。

你说,“试图给出一种普遍有效的规范意义上的道德,”我觉得这种说法不太合适。我认为应该说,试图对道德给出一种普遍有效的规范意义上的解释。道德不是由某个人决定的。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