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关于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

nalla

普通会员
今天上课的时候我试图举例向学生说明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但后来自己也对自己的例子产生了疑问。希望听听大家的看法。

我举的一个例子是房子,房子的形式因应该回答:”什么是房子?“这个问题,即房子的形式或本质,其中有两个答案我觉得都是正确的,一个是”一个可以住人的地方“,另一个是”房子的形状或结构”。因为这两个问题似乎都回答了房子是什么的问题,但究竟哪一个是它的形式因呢?

另一个例子我举的是狗宝宝。狗宝宝的动力因和目的因是什么都不是很清楚。一方面可以说狗宝宝的动力因是狗爸爸和狗妈妈,因为动力因回答的是从何而来的问题。目的因相应的就是狗爸爸和妈妈生育狗宝宝的目的,繁衍后代。但是对于亚里士多德来说,生物不同于人工制品,它的形式和原则内在于其自身之中,这样对于生物来说它的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三者都是其形式。那么狗宝宝的动力因和目的因也就都是成熟的狗的形式。那么是否存在两套对于狗宝宝的四因的解释还是只有一套呢?
且如果把狗宝宝替换成狗,那么这四因还是一样的吗?
 

xiaoz

初级会员
回复: 【讨论】关于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

为了使问题简化,假设房子是纯木材建造的。根据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应该这样解释一所房子的存在:

1.质料因:木材中含有建房的质料因,所以,木材可以用来建房。而水和空气中不含有建房的质料因,尽管取材方便,加工容易,但不能用水和空气来建房。木材中含有多种质料因,建房的质料因是潜在的,并不因为用木材造了家具而丧失,只是没机会表现出来。

2.形式因:工人心里必须有房子的形式(form),也就是房子的形状和结构。如果工人心里想的不是房子的形式,而是一座桥的形式,那就会造出一座桥。

3.动力因:木材放在那里,人坐在边上空想,没有发生建造房屋的劳动,仍然不能造出房子。

4.目的因:如果工人没有为自己或他人居住而建房这一目的,就不会进行建房的劳动。

这后三因是统一的,没有先后顺序。所以,“房子的形状或结构”是形式因,而“一个可以住人的地方”则不是。因为“一个可以住人的地方”与“房子”没有对应关系。“一个可以住人的地方”可以是房子,但也可以是山洞或树洞。

与房子相比,狗宝宝的问题要复杂得多,三言两语恐怕说不清。但是,“目的因相应的就是狗爸爸和妈妈生育狗宝宝的目的,繁衍后代”这种说法肯定不对。小狗存在的目的,即目的因,并不是它父母生它的目的。小狗的目的因是由于存在着一个狗的灵魂,这个“狗灵魂”的形式因就是小狗的内部器官的样子和外貌。质料因就是小狗的肉身。动力因表现为觅食、避险和求偶等活动。这四因促成了一个具有狗灵魂的狗宝宝的存在。所以,你说“生物不同于人工制品,它的形式和原则内在于其自身之中”这句话是对的。目的因和动力因都来自于那个“狗灵魂”。
 

kkr1999

普通会员
回复: 【讨论】关于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

质料因和动力因暂不谈,形式因和动力因按照词的意思理解就比较明白了。“形式”在现代往往与内容相对,但是它与柏拉图的“理念”,与“爱多斯”意思是很相近的,它是一物之所以成为此物的东西。
而“目的”本来就是终端、末端,就是最终一物会成为什么的意思,用人的心理方面的“目的”意义去理解它反而造成很多矛盾。
 

trillin

普通会员
回复: 【讨论】关于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

雖然樓主的例子還可以解釋,不過亞氏的理論確實有不能解決的問題。。。。
 

samuelduane

初级会员
回复: 【讨论】关于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

二楼的解释应该是对地。房子的形式因是房子的形状或结构。第二个问题说不清楚。
 

wxfwxf7964

知名会员
回复: 【讨论】关于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

按照伽达默尔的理解,上面对四因说的理解似乎还是太浅层了,甚至可以说存在一定偏差。

伽达默尔说,“当我们说质料(hyle)的时候,当然我们已经通过世界远离了亚里士多德原本想用他的概念表达的理解。因为hyle原本是人们用来制造某物的建筑材料,亚里士多德把它当作一种本体论原则它表明了希腊人的技术精神,因为他们把这样一个词置于哲学的中心地位。至于形式则是作为一种技术努力和成就的结果而出现,是对尚未具备形式东西的塑造。如果认为这样一个质性的概念只是一种自为自在的材料,然后由聪明的工匠取在手中并加上“形式”,认为这就是亚里士多德关于hyle的思想,那么这就贬低了亚里士多德。其实,亚里士多德想用这种来自于工匠世界的质性概念描述一种本体论关系,描述一种存在的结构因素,这种因素在所有关于存在物的思想和认识中不仅对围绕我们的自然而起作用,而且还在数学(noete hyle 思考质料)领域中产生作用。他想指出,当我们把某物认作或规定为某物,我们总把它当作一种尚未规定的东西,唯有通过一种附加的规定才能把它和其他事物相区别。因此他说,hyle具有种类功能。与此相应的是亚里士多德经典性的定义理论,按照这种理论,定义中包含最近的种和属差。于是,hyle在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中就取得一种本体论的功能。”——引自:《作为哲学的概念史》,该文收入伽达默尔文集第二卷,见中译本第二卷103-104页。

由此可以看出,亚里士多德关于定义的理解(定义=种+属差),实际上跟他关于质料因、形式因等观点是一致的,即:质料是“种”,形式是“属差”,质料+形式=某物,种+属差=某物定义。
 

xiaoz

初级会员
回复: 【讨论】关于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

至于形式则是作为一种技术努力和成就的结果而出现,是对尚未具备形式东西的塑造。

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形式”,即希腊文 ιδεα. 英文 form. 中文翻译为“形式”、“理念”或者“相”。这是从柏拉图那里继承来的。完全没有现代汉语的形状、外形、外表等意思。这是柏拉图创立的一个概念。“形式”是不生不灭,永恒长存的。与“技术努力和成就”没任何关系,因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形式”不是人的行为结果,不是来自“工匠世界”。就连神也不能创造“形式”,如果神能创造“形式”,“形式”就是被创造出来的,就有了一个开始。柏拉图从来没有这种意思。
 

巫仪

高级会员
回复: 【讨论】关于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

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形式”,即希腊文 ιδεα. 英文 form. 中文翻译为“形式”、“理念”或者“相”。这是从柏拉图那里继承来的。完全没有现代汉语的形状、外形、外表等意思。这是柏拉图创立的一个概念。“形式”是不生不灭,永恒长存的。与“技术努力和成就”没任何关系,因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形式”不是人的行为结果,不是来自“工匠世界”。
这边亚里士多德显然没有好好学习阿纳克西曼德的“无定形”。。。还有也显然没有好好读《神谱》的混沌之神Chaos诞生了地母盖亚和Eros。。。

事实上这一点在卡西尔《语言与神话》中有很好的解释:语言、神话并非一开始就具有概念、区别、形式,而是必须通过某种“努力”从自然界混沌模糊的“统一印象”和“瞬时感觉”中逐渐分离开来。

当然,和“技术的”努力,自然是怎么都扯不上关系的。连语言都没有,哪里来的技术?
 

古风铃

知名会员
回复: 【讨论】关于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

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形式”,即希腊文 ιδεα. 英文 form. 中文翻译为“形式”、“理念”或者“相”。这是从柏拉图那里继承来的。完全没有现代汉语的形状、外形、外表等意思。这是柏拉图创立的一个概念。
提些道听途说的意见:idea的希腊文据说是从eidos而来的,而eidos其实就是外观、形状、外表的意思;当然与之相应的则是“看”,也即所看到的那个外观或外相。希腊文中另一个具有动词意的表示“外观”的词是phantaso或phantasis,是“看起来”“显得”“显现”等义。

再则,idea是柏拉图创立的一个概念吗?这似乎可以存疑吧?

——仅以此就教于方家
 

xiaoz

初级会员
回复: 【讨论】关于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

idea是柏拉图创立的一个概念吗?这似乎可以存疑吧?

——仅以此就教于方家

古风铃君完全不必存疑。idea 这个词肯定不是柏拉图发明的,就如同“一”(εν)也不是巴门尼德发明的一样。但是他们最先赋予了这两个词以特别的意义,以阐述他们的哲学思想。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是他们创立了这个概念。同理,中国的“仁”和“道”二字在孔子和老子之前也已经有了,但他们所赋予其中的哲学思想是前所未有的。在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认为“仁”和“道”是孔子和老子创立的概念。哲学家不可能为自己与众不同的新思想造词造字。因此,我们总是说,柏拉图的“形式”,或者亚里士多德所谓的“形式”,以避免与该词的原义和现代词义相混淆。换句话说,我们只能根据柏拉图的解释和界定去理解他说的“形式”所要表达的意思,而不是反过来,用该词的原义去否定他的思想。很多中文和英文书在提及柏拉图的“形式”时,都在后面写出古希腊文单词,就是为了避免误解。罗素和维特根斯坦等人正是看到这种由不确定的词语导致的混乱,并有感于数学符号的精确性,才力图发明一种哲学领域专用的,理想的逻辑语言。甚至认为哲学家的工作就是找到、发现这种理想的逻辑语言。一旦发现了精确的语言,便可在 sense 与 no sense 之间划界。

从理论上说,如果需要,任何人都可以为某个词赋予某种词义。但必须用许多话向别人解释阐明,否则,无法与他人沟通。维特根斯坦称之为 private language, 他证明 private language 是没有意义的。然而,他和罗素倡导的逻辑语言也没有成功。最“惨”的恐怕是海德格尔,他不得不使用“存在”二字表达自己的思想,因而也不得不为此写一大本书向世人解释,好像还并没有多少人明白。

现有的语言能不能表达前所未有的思想。维特根斯坦似乎认为,思想受制于语言,含糊的语言不能把思想清晰明确地表现出来。我想,思想产生于语言,特定的思想是从特定的语言中诞生。使用另一种语言理解这种特定的思想,会有困难,但不是不可能。此困难即是 I thought I knew. 而不是 I cannot understand.
 

linpengbing

初级会员
回复: 【讨论】关于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

不知道为什么,我发现亚式的四因说很好用。
这里举两个例子。
一个就是中国有没有哲学,其关键是定义哲学。按照四因说,可以说“哲学”的质料因是一套文本和概念,形式因就是人经过理性思考的“学说或理论“,动力因自然就是哲学家的理性,至于目的因可能比较复杂,主体当然就是真理了,其他不把哲学当做科学看的也有(例如为学术而学术,为人类、文明、社会国家等)。当20世纪初,中国引进哲学时,明显赞同当时西方把哲学的目的因为人生服务,而忽略其他三因。但是因为目的因和形式因联系比较紧密,自然也就因此,哲学的形式因是世界观(包括人生观和价值观)和方法论。从这二者出发,中国历史上的大部分思想就是哲学了(因此冯友兰能写出中国哲学史),但是这严重忽视了其他几因,因此中国哲学要想成立,就必须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哲学文本和概念体系,这样三因就满足了。但是”中国哲学“是否是理性思考而不是靠悟或体验以及经学那种注疏,就很少有人考虑,反而把看做两种哲学的不同之处,大唱中西哲学调和的调子。
如果我们按照亚式的四因说,中国古代的那些思想根本就不满足四因,怎么可能是哲学。

还有一个就是文学的定义。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把诗定义为(诗人或其灵感)用言辞模仿自然(来行教化)恰好符合其四因说。但是20世纪,一些文学理论家不在从浪漫派的表达(情感抒发)论和现实主义的反映论出发,转而从语言出发探讨,提出了“文学性”,这是形式主义的开端,包括了以后的结构主义和英美新批评。
其实,浪漫派的表达论可以看做文学的动力因,现实主义的反映论是形式因,形式主义的语言论是是质料因(即形式主义眼中的形式--语言文本其实是文学的质料),而后现代以及马克思主义的各种话语权或霸权或意识形态欺骗等可以看做目的因。
 

ryanch123

活跃会员
回复: 【讨论】关于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

“房子的形状或结构”是形式因,“一个可以住人的地方”是目的因。不过亚里士多德在“质料”与“形式”的区分中把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又都归为“形式”一方,所以目的因也统一于形式的。

由此可以看出,亚里士多德关于定义的理解(定义=种+属差),实际上跟他关于质料因、形式因等观点是一致的,即:质料是“种”,形式是“属差”,质料+形式=某物,种+属差=某物定义。
有一定道理。质料(物)皆有其“物宜”,比如房子能用木材建造,却不能用水来建造。但这个阐释似乎过强。在“人是有理性的动物”这个经典定义中,“动物”是种,“有理性”是属差。但我们怎么可能把“动物”看成质料,而把“有理性”看成形式呢?应该说,种和属差都是形式。
 

minos_ch

知名会员
回复: 【讨论】关于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

“形式”是“理想的”“本质”、“范型”





今天上课的时候我试图举例向学生说明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但后来自己也对自己的例子产生了疑问。希望听听大家的看法。

我举的一个例子是房子,房子的形式因应该回答:”什么是房子?“这个问题,即房子的形式或本质,其中有两个答案我觉得都是正确的,一个是”一个可以住人的地方“,另一个是”房子的形状或结构”。因为这两个问题似乎都回答了房子是什么的问题,但究竟哪一个是它的形式因呢?
 

Enteignung

普通会员
回复: 【讨论】关于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

《技术之追问》中此问题曾被触及,只是作者在那里并未完整展开其思路。相关完整探讨或在其他文本中有记录。
 

wuchuntao

普通会员
回复: 【讨论】关于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

作者:ryanch123
”质料(物)皆有其“物宜”,比如房子能用木材建造,却不能用水来建造。但这个阐释似乎过强。在“人是有理性的动物”这个经典定义中,“动物”是种,“有理性”是属差。但我们怎么可能把“动物”看成质料,而把“有理性”看成形式呢?应该说,种和属差都是形式。“

ryanch123兄恰恰指示了问题的本质。显然,质料与形式在亚里士多德那儿只是相对的概念。同样的事物,在一种情况下是质料,在另一种情况下是形式。比如就房屋而言,砖瓦是质料,房屋是形式。但就街道而言,街道是形式,房屋是质料。所以,就人而言,可以把动物看成是质料,将理性看成形式;但动物并非固定地充当质料,就动物本身而言,动物是形式,其骨骼血肉则为质料;当然,在此还有个”视角“的问题。在亚里士多德看来,纯质料(没有任何属性的东西)应该是不存在的,它就是无;纯形式则是主神,这个世界就是个由低等质料向纯形式过渡的阶梯组合。
 

pleroma

普通会员
回复: 【讨论】关于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

我想这里是不是涉及到“具体的房子”和“普遍的房子”的问题,当然这个思路似乎太柏拉图式了。

我不认为房子的形状结构是“形式”。房子的形状结构和砖瓦一样都是质料啊。(对不起这里我不讨论四因只考虑形式-质料区分)。房子的形式即是房子的功能——让人居住的场所。至于房子的质料吗,就建筑材料而言可以是木头也可以是砖头,就建筑结构而言可以是钢筋混凝土也可以是钢结构。材料-结构都是可变的质料,“居住功能”才是形式。

不好意思我对《物理学》中的四因分析没什么印象了,前两年花了点功夫精读《论灵魂》,觉得《论灵魂》中关于灵魂定义的章节是亚里士多德Hylomorphism最精深的部分。Ackrill和Williams的相关论文也集中在这一部分。感兴趣的同学不妨读读《论灵魂》卷2开头关于灵魂定义的部分。时间太久印象不太清了,记得在讨论世界上是否存在“纯粹质料”时大家认为亚里士多德并没有这么个概念,还有一点就是形式即功能。在谈质料的时候其中必定蕴含了一定程度的形式。放回关于“房子”的讨论,我认为房子的形式即居住的功能,至于房子的形状只是作为质料的房子的形式。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