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澳洲

回望澳洲
在堪培拉澳洲国立大学访学3个月,期间用寒假时间探亲访友,时间蛮紧张的。虽然3个月时间不算长,却是可以稍微近距离地观察这片陌生的土地。
鸟趣
哈哈哈…,窗外传来一阵略带几分神经质、几分狂放的笑声。我被这奇特的笑声吵醒了。 懵懵懂懂地透过高窗向外看去,噢,一片漆黑,万籁俱寂,唯有点点繁星静静地眨着眼睛。谁在笑啊?左邻右舍离这里至少有几十米,即便是唱咏叹调的嗓门,也不会有如此的穿透力吧。疑惑之中,又沉沉睡去。
清晨与邻居谈起此事,邻居告诉我,那是笑翠鸟(Laughing Kookaburra),是澳洲特有的一种鸟,2000年澳洲奥运会的吉祥物。笑翠鸟需要具备的生存环境通常是空气湿润、湿度适宜,它们吃爬行类动物,特别是蛇类和蜥蜴,也吃昆虫和无脊椎动物。这种鸟是世界上形体最大的翠鸟,体长43公分左右。它再大也是翠鸟啊,怎么会有如此高亢的嗓音。很想看看此公的尊容,但是,始终是只闻其声,不见其踪影。邻居告诉我,做好思想准备,这里奇奇怪怪的生物多了去了,仅就鸟而言,就是住宅外这10多棵树上,至少有10多种。
每天清晨,当东方呈柔和的月白色之际,窗外就会传来呢喃细语。这种叫声很有规律。一只勤快的鸟发出轻轻的呼唤,那呼唤似精细加工的象牙簪子,轻轻掠过丝绸般地婉约、轻柔、圆润。随之,便有若干只鸟发出错落的呼应,顷刻间,汇集成愉快的合声。在合声中,太阳被五彩云霞簇拥着,雍容登场。究竟是哪种鸟发出第一声呢喃,不得而知。据当地人说,是澳洲燕子。此鸟身材小巧,身体为黑色,白肚皮,尾巴末端有白色的长方形条纹。经典动作是站在树枝或者草地上摆动尾巴。运作很是悄皮,颇有孤芳自赏的意味。
燕子的呢喃也唤醒了澳洲白鹦鹉。此公身着白色长袍,头顶上有一撮艳丽的葱心儿绿。
形象是无可挑剔的白净,那表情似一脸无辜。如果它不出声,你会万般喜爱这洁净形象。只是它每天早晨被唤醒后,便成群结队地站在树枝上嬉戏,愉快地发出难听的叫声,那声音比乌鸦还粗砺,像嗓子唱劈了一样。说它是白乌鸦可能更贴切些。据当地人说,白鹦鹉不招人喜欢主要不在叫声,而在于他们对农作物和经济作物有极大的破坏性。他们成群结队地飞到农庄、草场、种植园觅食,把即将收获的果实劫掠一空。澳洲农场主和科学家想尽办法,力求驱逐它们,却收效甚微。
澳洲国徽中心图案是盾形,盾形两侧有两个动物图标,一边是袋鼠,一边是鸸鹋(Dromaius novaehollandia)。在国会山看到这一图案时,并不知道那只鸟是什么,问及门口的警察,被告知,那只鸟是“儿苗”,与袋鼠一样,都是澳洲独有的物种。他热情地告诉我们,堪培拉国家自然保护区内,有野生的“儿苗”。
为一睹其风采,在一个寒风瑟瑟周末,与澳洲国立友人驱车到堪培拉国家自然保护区。
车子行驶到半山腰的一个台地,远远看到了几只硕大的鸟,悠闲地在草地上踱步,那一定是鸸鹋。怕惊扰了他们,我们悄悄地在路停下来,静观这些澳洲的国宝。就形体而言,它们很像驼鸟,也有人把鸸鹋译作澳洲驼鸟。很快,我们就被发现了。他们不是惊慌离去,而是大刺刺地踱着方步向我们走来,在离我们一尺左右的样子停下来,好奇地看着我们。又把那长长的脖子伸到车窗内,认真地审视车内的每个角落。那神情,如同君临天下,检阅三军般,雍容华贵,且淡定从容。我手中的相机似乎引起了“国王”的好奇,他把嘴伸向相机,唯恐被他啄一口,只得惊慌后撤。
在同一个地方也看到了一群袋鼠,个个憨态可拘。袋鼠们无忧无虑地嘻戏着,旁若无人。看来从未有人伤害过他们,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害怕。看了一会,依然不忍离去。就在我们转身想离开时,一只大袋鼠跳着来到我们近旁,摆了一个pose,似乎是让人们照标准像,可爱的神态,真让人忍俊不禁。
珍稀动物
鸭嘴兽(Ornithorhynchus anatinus),世界上最原始的哺乳动物。从凯恩斯驱车向南100多公里,便到了一片台地(table land,Yungburra),那是一片由火山喷发形成的台地,是澳大利亚最富庶的地区,也是鸭嘴兽经常出没的地方。鸭嘴兽生活在湿地或有河流的丛林中。日常生活很规律,通常是清晨日出前或黄昏日落后出来觅食。“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这小家伙的行为方式,还颇有些诗情画意呢。
7月间,正是这里的旱季,它的PH2.5值只有1.7,在充满负氧离子的空气中,静候鸭嘴兽的出现,并不觉得等待是多么难熬的事情。几个澳洲人走过来,压低声音告诉我们,It’s here。我们顺着他们手指的方向走去,那里已经有10几个人在等候了。过了一会,只见宁静的水面缓缓地漾出几道细细的涟漪,一个乌光油亮的身躯涌出水面。噢,他来了。闻听鸭嘴兽应该是褐色的,不过我看到的鸭嘴兽是华丽的藏蓝色,在暮色中,像一片精纺的缎子。只见他泳姿轻盈潇洒,怡然自得。优雅不输天鹅。但是,切不可以对他掉以轻心,雄性鸭嘴兽后脚掌心有一个倒钩,每当遇到危险时,便由倒钩释放出毒液,几滴毒液可以致人于死地。不知道是哪位游客的相机闪光,惊动了他,瞬间,他便潜入水中,再也不露头了。短短几分钟的邂逅,让人回味无穷。
吕克•雅克导演的纪录片《帝企鹅日记》问世,让人对生活在冰天雪地中的帝企鹅憧憬不巳。在墨尔本做短暂的访学期间,惊喜地发现,离墨尔本不远的菲力普岛(Phillip Island),也生长着一种小企鹅。企鹅登岸的时间是在日落后。标示牌上明确告诉人们,今天企鹅大约几点回巢,并且告诫,为了不影响企鹅回巢,现场不许喧哗、不许拍照。在雨中等候了约半小时,不错眼地看着海岸线。突然,影影绰绰地看到一个黑团向前移动。还以为自己是眼花了。定睛细看,发现那小黑团是第一批登岸的企鹅,约有几十只。澳洲企鹅大约有小成年鸭子那么大,企鹅的住宅在岸边的沙山上。沙山上有一些碗口大小的洞,就是他们的巢。澳洲企鹅的居住方式以家庭为单位。幼年企鹅与父母在一起,只要成年,便与父母分开,自己筑巢。企鹅以团队登岸,据介绍,团队是随意组合。上岸后各自回巢。人们屏住呼吸,目送这些可爱的精灵摇摇摆摆走过长长的沙滩,准确地回到自己的爱巢。走散的伴侣,捷足先登者会在洞口等待对方,嘴里发出低鸣,声音很是淒美。当你听到这低鸣,你会不由自主地噤声,生怕失散的企鹅听不到伴侣的呼唤。要知道,他们到深海去觅食,行程充满危险,历经艰辛才回到岸上,谁忍心去惊扰这些勇敢无畏的生灵呢。
蓝领的天堂
一位友人的孩子原本在新西兰一个公司工作,前不久辞职到澳洲去开大货车。很是不解。友人解释说,澳洲是蓝领的天堂。听着明白,依然不解。按照国人的看法,这等于从白领到蓝领。君不见,每年毕业生求职,理想的工作是:公务员、事业单位、大公司,尤其是外企、国企。毕业生不会把开大货车作为理想的职业。这是等级制社会和传统观念所致。无论在五一节这天授予多少劳动者五一奖章,人们不愿意成为体力劳动者,这是不争的事实。
澳洲被称作蓝领的天堂。这个说法的依据之一是:蓝领的收入月薪在8-9千澳币。公务员的收入平均5.4千左右,大学教授(属公务员系列)的收入6千左右。在没有灰色收入的澳洲,这些收入是实打实的数据。除了少量富翁之外,澳洲人收入并不悬殊,没有太富的人,也没有什么穷人,是典型的中产阶级社会。农民意味着有产者,他可能拥有牧场、种植园。生活在乡下,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情。
蓝领的收入处于中产阶级的上端。但是,钱不是唯一的指数。澳洲是移民国家,也是高度发达的现代化国家。移民国家的特点,造就了澳洲文化的多元化和包容性。作为英联邦的一分子,澳洲的政治理念以洛克的自然法为基础,以社会契约论为基础。崇尚人的自然权利,这是每个生活在澳洲的人共同享有的权利。蓝领也好,白领也好,作为人,当然享有自然法和宪法赋予的一切权利。作为现代化国家,澳洲是公民组成的国家,不再是等级社会。《澳洲乱世情》之所以获奥斯卡奖,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影片反对种族主义和等级制,弘扬人人平等的理念。
在悉尼灰狗车站候车,遇到两个身着沾满泥土的工作服、手持铁锹的工人。他们礼貌地向候车者说一声“excuse me”,从容与人们擦身而过。那脸上的表情是平静、坦然、自信、阳光。再看候车者,也纷纷礼让,目光中没有蔑视、鄙夷。初见时感慨,看多了依然感慨。在日常生活中明明白白地看到,什么是“人人生而平等”。当平等成为人们生活的习惯时,那张自信的表情,坦然的态度,便是对平等最好的诠释。平等意味着人本身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差别只在于工作种类而已。
记得前些时候,有专家提出,农民工一词有歧视之嫌,建议称他们为新市民。有这个意识固然是好事,总比没有意识到歧视好些。然而,仅改称呼管用吗?今天到大院食堂买早餐,前面有两个人,一个是大院人,一个是保安。我自然地站在保安后面。有个先来后到啊。谁知保安谦恭地让我先买,我坚持让他买。从他的目光中,我分明读出了“感激”。不禁觉得很难受。他比我先到啊,我没有理由先买嘛。可是这个小小的动作,竟然让对方感激。没有道理啊。那道感激的目光深深地刺痛了我。就在此时,一个身着体面服装的人走过来,似乎是物业公司管事的吧。他理直气壮地走向保安,把肉呼呼的手伸向塑料袋,拨拉出两个滚烫的馒头。他也真不心疼自己的手。只听保安操着浓重的福建口音,温和地说,“不要挑嘛,一样蒸出来的。袋子搞破了就不好了。”那个衣着体面的人粗鲁地说:“这个大,我要大的。”随后,手拎着馒头,扬长而去。
白吃白拿,还要大的,饿死鬼转世啊。顿时觉得有点恶心,体面的衣着下,居然覆盖着如此下作的灵魂。真想抽他一巴掌。那一刻,我觉得自己邪恶了。试想如果他面对的不是民工,而是他的领导,他敢这样吗?人的等级身份决定了人的命运。你叫他农民工也好,叫他新市民也罢,发自骨子里的歧视一点儿没有减少,其实不用把他们称作什么,只要把每个人当作人,一切问题都好办。中国封建社会历来有上九流,下九流之分,这种封建等级制的残余,在我们的头脑中究竟有多少,有多牢固,恐怕我们自己也无法准确地知道了。人的现代化,任重而道远。
享受Bay的生活
澳洲四面环海,被南太平洋和印度洋包裹着。海岸线总长度为37635公里,是世界上海岸线最长的国家。如果有足够的时间,沿着海岸线信马由缰,无论是走太平洋一端,还是走印度洋一端,都是一种惬意无比的事情。
在澳洲漫长的海岸中,有数不清的bay。Bay不止是景色宜人,美不胜收,而且展示了澳洲生活的特色。走在悉尼、墨尔本等大都市,熙熙攘攘的大街上,有各色人种匆忙的身影。都市工作机会多,且热闹非凡,自然是年轻人的首选。包括中国人在内的亚洲人,都喜欢生活在大都市。不过,堪培拉除外。海岸线怀抱中,亦有许多规模不大的Bay,老年人、中产阶级更喜欢生活在bay。
Bay多为小镇,人口由几千到几万人不等。若不是重要港口和码头,一般的bay,人口通常在1万人左右。Bay多为海景房,居住者除本地居民外,多数人是来自大都市的退休老人。这些老人年轻时在都市创业,待退休时,将大都市的房子卖掉,在海边买块地盖房子。与大都市相比,bay的规模肯定会小许多,但是生活质量并不因为小而打折扣。这里与大都市一样,有大规模的超市和mall,商品种类齐全,质量标准与都市同一。随意到路边的咖啡馆或酒吧坐坐,要一小杯咖啡坐在门外或者窗前慢慢地啜着,蓝蓝的海,蓝蓝的天,一切的一切,让人心旷神怡。这里多了几分清静和从容,少了几分都市的紧迫和压力。Bay所代表的是澳洲另外一种生活方式。
冬日的阳光暖暖在洒在Apollo Bay的一个小咖啡馆里。几个老人静静地坐在桌子旁边低声地叙谈着,那一杯咖啡大约已经喝了快一上午了。亦有一些老人静静地坐着,边喝咖啡边独自看报纸。几个推着婴儿车的母亲围坐在一起,美美地享受着早餐,婴儿车里的孩子嘴里含着小奶嘴,或睡觉或独自玩耍,偶尔发出一声哭闹,年轻的母亲们也不以为意,只是轻轻地拍一下孩子。在这里,在澳洲,几乎看不到老人带孩子的场景。当你看到老人带孩子,多半是中国人、印度人或亚洲人。空气中飘着咖啡、奶油、糕点的香味。时光在暖暖的阳光下默默地流淌。无论是相伴的温馨,还是独处的惬意,都渗透出美好生活的韵律。
突然传来一阵豪放的谈笑声,人们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门外,原来是一个十几个人组成的摩托车队。不太能够判断出他们的年龄。他们在的桌子旁坐下兴致不减地谈笑着。如此嘈杂,在这里并不多见。一问才知道,他们是一个摩托车俱乐部成员,结伴在大洋路兜风。路过这里休整片刻,一会儿还要赶路。他们自称,平均年龄65岁以上。老人们面色呈澳洲最喜欢的小麦色,个个精神攫烁,乐观温和,且健步如飞。多么幸福的老年时光啊。
澳洲有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国家养小,孩子有奶粉钱,一个成年男子工作,只需养活自己和太太。澳洲没有孝文化,国家养老,老人没有后顾之忧,他们退休后的生活就是吃喝玩乐,尽情享受生活。在去绿岛的船上,遇到一对白发苍苍的夫妇,俩人相互依偎着斜靠在船舷上,尽情观赏着湛蓝的大海,船程一个多小时,他们始终保持着同一姿态,如同雕像一般。看到他们,你一定能够理解,什么是幸福,什么是夕阳红。你不会生出“只是近黄昏”的感叹。
中国人讲求孝道,这是我们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涵。提倡孝道本身没有什么错。不过,在现代社会,每个人既是父母的子女,也是国家公民。我们从事各项工作,不仅仅是为父母,为自己,更是为国家,为社会。提倡孝道,并不能同时把养老问题也推给子女。国家应当为老年人的养老买单。理由很简单,每个老人都为国家付出了自己毕生的劳动。他们的劳动必须有国家和社会的回报。至于孝道,是私德,它代替不了社会义务和国家责任。
City的涵义
到澳洲国立大学的第二天,与系主任Joe共进午餐。Joe是个和蔼可亲的加拿大人,资深教授。席间,他告诉我们,像澳洲国立这样的学校,课程设置与欧美无太大差异,若想理解澳洲,不能呆在校园里,毕竟校园是个比较特殊的地方。应该出去走走,特别是放假期间,应该到澳洲各地去访问。他边说,边画了一张简单清晰的路线图。这张图由堪培拉向外延伸。他很体贴地说,你们可能还不清楚澳洲国立所处的位置。他背后是黑山,前面步行十分钟就到city了。这是我在澳洲第一次听到city一词。
今年年初,我完成了《十字军东征与文艺复兴》一章,其中涉及的内容之一是十字军东征与中世纪城市的兴起。在欧洲,City是一个古老的词汇。十字军东征的成果之一是城市的兴起,时间大约在公元11-12世纪。在此之前,受希腊传统影响,西方世界只有polis(城邦)。由polis成为city,是西方历史上的一次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polis的城,是有特权者生活的地方,西方学者形象地将其比作鸡蛋格局。城相当于蛋黄,是权贵和公民生活的地方,环绕着城的是乡村,城的功能是单一的。City主要指大都市,他有传统的政治、军事、宗教功能,但是他同时也具有经济、文化、技术、教育等功能。就群体而言,从事商业、贸易、文化、技术、教育等工作的人,是介于王公贵族、军事权贵与僧侣集团之间的第三种力量。他们所从事的职业是自由职业。由于他们的存在,城市拥有封闭的乡村不具有的自由。中世纪的德国流行一句话:城市里流动着自由的空气。城市自由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城市不受封建领主的束缚。城市居民的生活是自治的,这与大里行会存在于城市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我们第一次在欧洲历史上书写了‘平民的传记’”,平民就是这些拥有自由,但又不是权贵的群体。中世纪城市的历史,主要是他们主导历史潮流的历史。中世纪城市的平民,在未来,欧洲资产阶级革命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特别是法国的第三等级,主要成分就是这些平民。
不过,澳洲作为国家,只有区区百余年历史。他们所说的City与欧洲有相同的涵义吗?澳洲的City是与village(乡村)相关,还是与urban 和town相关?感觉澳洲国立就在城里,且在市中心稍偏一点啊。何以说步行十分钟就到City了?为了解这座城市,我们专门步行,在街区间穿行,用了两天的时间,终于明白了City的意思。
所谓City,在澳洲意指城市中心区,即商务、经济、文化中心,是普通市民休闲、购物、娱乐的地方。大银行、大剧院、商业街等都在city。City的规模不大,步行即可。City周边有一些公寓楼,价格昂贵。多数人并不居住在City,而是居住在town。town多为house,幽静、整洁。Town拥有满足人的生活需求的完善的设施。
堪培拉最大的亮点是格利芬湖。格利芬湖是人工湖,以堪培拉的设计师格利芬命名。格利芬湖南岸是行政区,首都中轴线坐落在这条线上。首都中轴线由新老国会山、战争纪念馆、政府部门构成;澳洲国立大学、国立博物馆、国立排钟楼等,都在格利芬湖边西北部分。湖的东北区域为国防部,三军总部以及国防大学。这些区域都不属于city。格利芬湖北岸,以城市广场为中心,它才是city的所在地。堪培拉是首都,首都不等于city,作为首都的堪培拉在city之外,因为政府部门在city之外。换句话说,city不属于权力,而属于平民。在这一点上,澳洲的city,延续书写了欧洲历史上“平民的传记”。
由于多数人住在town,每逢上下班时间,也会出现交通拥堵现象。平时如果开车可到80迈,那么高峰时值大约只能开40-50迈。堪培拉城市规划和功能区的分布方式,可圈可点之处甚多。
Safety
一个雨后的清晨,晨风拨动着厚厚的云层,如牧羊人赶着羊群缓缓前行般,天空呈现出一幅迷人的画面。我提着相机走出门,想拍下这美妙的自然景象。房子对面有两个足球场大小的公共草坪,与房子仅一路之隔。那里视野开阔,适宜拍照。过马路习惯性的左顾右盼,让我一眼瞥见百米开外,有一辆车风驰电掣般地冲过来。澳洲的交通法规明示,在没有红绿灯的地方过马路,路权属于行驶中的车辆,那么行人必须给车让路,要等到安全时才可以过马路,如果行人违反规定抢行,后果自负,并为被损害的车辆提供维修费。我耐心地等待,车子呼啸着从我面前飞过,我看到车里面是一个白发老太太,看样子,至少在70岁以上,老太太很奔放地向我做了一个OK,笑吟吟地离去。
在澳洲经常看到,一些高速路上有袋鼠的尸体,显然是被车撞了。初见此景,大为不解,后来才知道,澳洲地广人稀,高速路车速多在100迈左右。晚间行车,有时会遇到出来觅食的袋鼠,偶尔会有一些小袋鼠莽撞地冲到公路上,如果此时恰逢高速行驶的车辆,结果通常有三个:司机出于本能急刹车,于是车辆侧翻,车毁人亡;司机出于本能的反应,躲避绕行,有可能与对面驶来的车辆相撞,也有可能躲开;司机直接撞向袋鼠,袋鼠死,车辆伤。许多交通事故,除不可抗力以外,多为这种情况。司机、行人都很规矩,违反交通法规引发的车祸也有,但并不多见。
温和的澳洲人爱和人聊天,陌生人之间随意寒暄是很常见的事情,他们不知道什么是“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人与人之间不是防范关系,相互之间的信任不仅仅限于亲友之间。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和他人交往是安全的。
生活在悉尼、墨尔本的城中心另当别论,倘若生活在town,既清静,又安全。初到孩子家里,见他夜间、出门都不锁门。汽车也不入库,只停在房门口,同样不锁车,总是提醒他注意安全。他说,多虑了,没事儿,这儿挺安全的。房门上贴着一个纸条,大致意思是,某先生或女士,如果我不在家,请将快递包裹放在门外的桌子上。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在澳洲国立大学一个朋友家做客,边做饭,边聊天。只见他拿着手里的蔬菜,在水管上冲冲就算洗菜了。朋友同时告知,澳洲在食品安全方面管理很严格,绝对不允许农产品使用农药。澳洲的蔬菜水果,以及所有的食品都是有安全保障的。用水冲水果蔬菜,只是为了冲掉尘土。水果不洗也可以吃,就是有土。超市里基本上找不到洗蔬菜水果的洗涤灵,倒是有清洗油腻的洗涤剂,多为从植物提炼的成分,普通的家庭主妇一用便知。出于人道主义考虑,宰杀牲畜不得放血。你在任何地区、任何一个超市买到的肉类,都是按照国家统一的卫生标准出售,十分新鲜。在冰箱里冷冻的肉类,拿出来不到10 几分钟就可以化开,没有注水肉,他们甚至不知道肉还可以注水。至于出售过期食品,想都别想,一旦被查出,将会受到十分严厉的法律制裁。
法治国家的涵义,不仅仅是通过某些重大案件的处理方式,更是通过每个人的生活细节展示出来。从澳洲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可以看出,法无处不在,守法几乎成为他们性格的一部分。在澳洲经常可以听到人们说,不允许做某某事,“不允许”指法律不允许。有法、执法、守法是安全的第一保障。出行安全、食品安全、所有的安全,无一例外。
也见公务团
在澳洲时看到一则报道,历数国人在外的种种不文明现象。多少有点感慨。从墨尔本到凯恩斯的飞机上,遇到了一个中国公务团,听口音是黑龙江一带的人。从他们上飞机,机舱里就没安静过。他们大声述说着自己在墨尔本购物所得,嘈杂的声音,甚至可以穿透飞机巨大的轰鸣声。坐在他们前面,可以清楚地听到他们大声地恭维某领导,诸如买东西有品味啦,会玩啦,等等。几句是真话,天知道。
前面几个老外似不太习惯这种嘈杂,频频回头看。但是他们好像一点都没有察觉,依然故我。可能是说得舌敝唇焦,他们抱怨乘务员不送水,可能是他们的团队中没有能说英语的人吧,也只是限于抱怨,并没有向乘务员交涉。其实飞机是tiger公司的,即廉价航空。行里需要单付费,即花钱买重量。即便如此,还是比其他公司要便宜很多。由于廉价,所以飞机上没有任何免费的供应,水、食品等都需要买,它比较适宜背包客。很多人都愿意乘坐tiger公司的飞机,它太便宜了。三个多小时的行程,满耳朵都是他们的喧哗声,感觉非常累,也很无奈。
飞机降落后,他们不顾一切冲向过道,向前挤去。身上的背包把两端的乘客挤得东倒西歪,一些毫无准备的乘客发出惊叫,年纪大一些的乘客,避之不急者,被撞得七零八落。看着他们,感觉挺好笑的,上飞机抢,下飞机也抢。忙着投胎呐。飞机上很多人为了避免与他们相撞,纷纷躲避,给他们让出过道。一个小年轻可能觉得不妥,想礼让一下。就在他刚刚犹豫的瞬间,一位长者高声斥责道,等什么呢。前面的澳洲人虽然听不懂他们的话,但也明白大致意思。他们也让出过道,让那个团队先走,然而人家脸上的表情分明是几分惊讶,几分不屑。那眼神深深地刺痛了我。看看他们的所作所为,能怪人家瞧不起你吗?他们旁若无人地挤出去。那几位澳洲人对我笑了笑,问了一句Japanese?我差点没背过去。我只好告诉他们,I am Chinese。他们友好地笑笑,耸耸肩,摇摇头。
在澳洲,仅从肢体动作,便一眼能看出谁是韩国人、日本人、中国人。韩国人通常是面无表情,板着一张没有轮廓的大扁脸,鼻孔朝天,即便他撞到你,也只是侧身一让,面部依然是没有表情的。看着他们的脸,脑子里总会蹦出一个词:韩国冷面。日本人与你迎面走来,如果狭路相逢,他们会面带笑容,同时伴随着日本特有的浅躬动作,嘴里还会说句日语,大致的意思是,不好意思,失礼了。如果对方是女性,你会看到日本妇女动作中特有的那种优雅。在同样的情境下遇到咱们的同胞,最常见的情况是,他会毫不在意地撞向你,狭路相逢勇者胜!然后若无其事地离去。没有一句道歉的话。某天,在一个超市里,迎面走来一个推购物车的东方人,家人说,猜猜,是鬼子、棒子、还是同胞。我把购物车轻轻推向一边,以示给她让路,她面无表情昂首挺胸擦身而过,几人同时习惯性地用汉语说“对不起”,日语“失礼了”,英语sorry。那人依然毫无反应。噢,不进餐馆,也能享受韩国冷面。有钱和有教养是两回事。没有香槟色,也是土豪金!
汉语
在异国他乡,看到汉语,有一种他乡遇故知的亲切感。不过,有时也不尽然。以前大陆团多出现在悉尼、墨尔本、布里斯班等大城市,像Phillip Island这样的地方,对中国团开放,也只有几年的时间。Phillip Island有一个区域,是野生考拉自然保护区。游人到Phillip Island是为看企鹅,不过,那是晚间节目。白天的内容依旧丰富。在诸多白日内容中,保护区内寻找野生考拉,是不可错过的内容。
Phillip Island旱季,受印度洋西澳洋流的影响,天气喜怒无常,东边日出西边雨是家常便饭。零零落落飘散的雨丝,轻轻地指过面颊,颇有些舒适感。离保护区大门不远处是停车场。泊车后,我们几人信步走向保护区大门。不是周末,保护区门口并不拥挤,四周静静的。停车场与保护区之间,隔着一条双车道,车道是单行线。在靠近保护区大门的一端,我们赫然发现了一行中文,仅仅有中文:请不要在这里停车,以保持道路畅通。
在这样的地方,真不想看到汉语。单独用中文标识警示游客,让人觉得好不自在。中文标识出现在这里,说明这里曾经出现过如下情况:自驾车的华人游客、为旅行团驾车的华人、在当地落户的华人等,有过违规停车的行为,且频次较高。那么大的停车场,停车位绰绰有余,还要违规停车,只是为了少走20多米吗?旅游还能不走路吗?我们应该反省自己的行为,自己的文化、自己的习俗。至少应该革除掉不文明的举动。
我们不能把旅游景点出现中文标识归咎为种族歧视。90年代中期,一个同学回国探亲,途经太平洋一个岛国。他在机场内也看到了一行中文标识:请自觉排队,不要拥挤。在那里候机时,他目睹了华人勇往直前,冲向空港的壮举。他说,其实人并不多,但不知这些人为什么要挤着上飞机。更有甚者,即便只有2、3个人,彼此之间也要挤一番,正所谓争先恐后。他当时安慰自己,那些人可能是暴发户。20多年过去了,走出国门的人越来越多,情况肯定好了许多,可不尽人意的状况依然存在。我们不要总说西方人也有不文明行为云云,以此为自己开脱。他们有不文明行为,并不意味着我们的不文明行为是正确的。我们应当反省自己,找到我们自己的问题所在。不能抱残守缺。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尤其应当注重人的现代化。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