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韩国特色建筑系列

cwcwcw333

知名会员
除了火炕和韩屋之外,难道就没有其他展示韩国建筑文化的单词了吗?因为韩国特有的建筑并非只有传统建筑。现在开始,我们将陆续介绍一些存在于韩国人生活当中,但却几乎被人遗忘的、有关建筑、建筑文化以及装修的内容。

<1>汗蒸房
▲韩国人去汗蒸房,可以像在家里一样舒服地躺着。最私密的就寝和洗浴行反倒很自然地在“公共空间”中发生。/朝鲜日报图库

只要打开门进入汗蒸房,所有人就成了一个样子。换上的衣服一样,围在脖子上的毛巾一样,头下的枕头也一样。没有人在意周围的视线,地位高低、男女老少的森严界限忽然都消失了。大家都会很放松地躺下,就像是躺在自家的炕头上一样。

统一浴服不觉中成了舒适的睡衣,虽然身处家外却可以像在家里那样随意自在,无拘无束。现在可以看出来了吧,这就是不知从何时起深深融入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汗蒸房。

汗蒸房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出现的,是韩国“大众洗浴文化”和“房屋文化”完美结合而成的一种特有场所。最近还出现在了美国工商管理硕士课程的研究例题中。汗蒸房经济实惠、干净舒适,完全可以作为投宿之地向外国自助游游客推介,堪称韩国代表性文化中的亮点。

从建筑学观点来看,汗蒸房是“颠覆了传统空间排列体系的新概念空间”。建筑学家承孝相是这样解释的:“传统概念上的都市空间是以‘绝对公共空间→公共空间→中性地带→私人空间→绝对私密空间’的顺序排列的。例如‘广场→街路→庭院→住宅→卧室’,但是,汗蒸房的出现等于从广场一步跨到了卧室。这种私密空间和公共场所的珠联璧合打破了循序渐进的模式。”

建筑师郑基镛(音)2004年作为维尼斯美术展韩国馆负责人曾策划过“房屋城市”展。他定义说:“汗蒸房是代表韩国房屋文化的一份综合大礼。随着商业资本的流入,原本属于“居住”这一单位的房屋以‘卡拉OK练歌房’、‘网吧’、‘录像厅’的形态走进公共活动领域,其中汗蒸房则是集这一切之大成的完美版。”

建筑学家们相信,未来的城市空间区分明确的现象将消失,被网络所取代。汗蒸房对他们来说也成为饶有兴味的研究对象。美国锡拉丘兹大学教授佛朗西斯科-善林(音)评价说:“汗蒸房就像是提前展示了根据需要而消费空间的未来城市形态。”

那么,拥有卡拉OK、大众洗浴等类似文化的日本为什么没有汗蒸房呢?首尔设计奥林匹克(SDO)总监千义荣(音)解释说:“韩国的汗蒸房可以解释为,是残留了共同体意识的封建资本主义文化。所以汗蒸房在个人主义发达的日本没有发展,而在保留着对共同体情怀的韩国却能够发展起来。”就是说,我们穿着同样的衣服,一起看电视,一起洗浴,一起躺着睡觉,在这样的过程中不经意地共有着一种“篱笆文化”。

<2>多元型教堂

韩国教堂里既有咖啡屋,也有热炕和篮球场等,如此的大型化、综合化反映了传教在韩国教会文化中所占比重很大。

令外国建筑家感到新奇的韩国建筑物中就有教堂建筑。因为一些韩国大型教堂里设有咖啡屋、篮球场、娱乐室和音乐厅,甚至连热炕屋都有,和他们观念中的教会相去甚远。

这类除了做礼拜的大堂外,各种综合社会活动设施一应俱全的“多元型教会”在外国实属罕见,可以说是韩国独有的。美国加利福尼亚马鞍峰教堂(Saddleback)之类的大型教堂虽然也有不少,但很少能像韩国这样“先进”,综合设施如此完善。

首尔市立大学建筑系教授金成洪把韩国教堂建筑独一无二的特征浓缩,总结为一句话--“积层结构”,并解释说:“欧洲教堂注重其作为‘礼拜场所’的意义,所以都是以主堂为中心的单层建筑,而韩国教堂则侧其‘传教空间’的意义,所以多采用不同功能的空间竖直排列的结构。”

▲ 首尔崇仁教堂还设有露天咖啡吧。/李忠基(音)提供
把各种社会活动空间引入教堂以扩大传教范围,教会的宗旨其实已完全体现在教堂建筑中了。首尔钟路区崇仁洞崇仁教堂、北加佐洞忠信教堂、盆堂的Ganaan教堂的设计者李忠基(音)的一番话听起来别有一番趣味。“设计韩国的教堂要考虑诸多因素,比如,考虑到老年人的热炕,以及为葬礼考虑的遗体冷冻库等。坊间有这样一句笑话‘想了解韩国社会的最新流行,那就去教堂看看’,可见韩国的教堂是一个社会的缩影。”

当然,现实因素也加快了多元型教堂的发展趋势。首尔市政府新办公大楼及一山贝瑟尔教堂(bethel church )的设计者刘杰(音)说:“国土面积小而教徒数量激增,为了满足这些条件,韩国的教堂建筑不得不趋于大型化、复合化。”

韩国教堂的另一大特点便是在教堂建筑中如实地反映当下最流行的建筑风格。现在有的教堂外墙采用了混凝土外露的时尚设计,从外表上看很难判断是一座教堂,甚至有的教堂的楼顶平台铺上木地板,经营露天咖啡厅。

如今,“韩国式多元型教堂”漂洋过海到了国外。去年设立于日本川崎市的“川崎超大型天主教堂”就是内设咖啡厅和音乐厅的多功能建筑物。这是由韩国建筑设计师李忠基应日本牧师的邀请赴日进行设计的作品。在韩国的特殊国情下应运而生的韩国式教堂,如今已然成为教堂建筑的一个典范,在海外也开始盛行起来。

<3>情侣旅馆

虽然已经改变了很多,但一提到情侣旅馆,眼前浮现的还是它城堡或宫殿般的典型模样。西欧中世纪的城堡缘何成了情侣旅馆的外衣?顺天香大学教授杨相贤(音)在所著的《反读城市,拆看建筑》中曾提到过情侣旅馆,他别具意味地解释成为“消费‘性’的城堡”。“外形酷似森严壁垒的城堡,不但给人以‘避开公众视线’的印象,还强调了梦幻浪漫的感觉,仿佛一旦进入就会变成王子和公主。举办圣洁而庄重的婚礼的礼堂和情侣旅馆同样具有神圣感,这也是韩国社会极具讽刺意味的一面。”

情侣旅馆是韩国社会尽量去“隐瞒”的一种“不光彩”的空间。然而,在人们刻意“隐瞒”的过程中,它已然成为外国人眼中的韩国独有文化及空间。

举一个例子。曾经在韩国举办某国际性活动期间,大批外国记者前来采访,当时因酒店客房爆满,只能集体安排他们投宿某情侣旅馆。主办方担心他们会抱怨连天,没曾想反映却是“很不错”。干净整洁的内部设施和超快速的互联网连接速度,让他们真真正正体验了一回“尖端韩国”。实际上,在海外发行的旅游指南中,常常给自助游一族推荐价格低廉又别具一格的韩国式情侣旅馆。


情侣旅馆源自日本,但上世纪80年代登陆韩国后,发展成为“韩式情侣旅馆”。日本的情侣旅馆完全是一个一封闭的空间,而韩式情侣旅馆则成了复合型空间。初期被看成是“为了不正当的关系而设的隐密之所”,但最近学府街或市中心的情侣旅馆被用作联谊会和聚会的场所,摇摆于“隐密空间”与“公共空间”之间。此外,韩式情侣旅馆比日本的规模大,这也是个不同之处。

“绝对隐密空间”这一功能产生了情侣旅馆特有的空间结构和装饰。使用高科技无人登记系统,这样就没有必要与工作人员接触。走廊也安排得像座迷宫,以免与其他来客相遇。一般旅馆应有的门厅和电梯前的沙发等连结客房的一切链条彻底被省略掉,从出入口到客室就像是隧道一样连结在一起。首尔设计财团城市画廊组长朴三哲(音)说:“建筑物的目的本来就很清楚,所以比任何建筑物的建筑概念和方法论都体现得更彻底。”

最近韩国的情侣旅馆又在试图新的变化。京畿道杨州等地有将情侣旅馆改造成作家工作空间的动向。将“情侣”换成“文化”,看来情侣旅馆带着“原罪”,在不断地改变着自己的外衣。

<4> 屋顶阁楼


“三层左右的小洋楼顶上再加上一个简陋的居住空间,不愧是一种突破,不得不佩服……人们可以从拥挤不堪的地上空间转移到这幽静的“空中楼阁”。总之,这个空间就像它本身透出的深度的绝望和苦恼一样值得体味……”——朴相禹的小说《我心中的阁楼》中

硕大的举重等运动器材和凉床、远处灯光闪烁的公寓楼和头顶的满天繁星……一切都是自然混搭组合,这就是多户型住宅屋顶一角突起的小阁楼。

不知从何时起,阁楼成了韩剧中的“常客”,诉说着平民百姓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关于阁楼还有一则笑话。曾在2002年总统竞选时,候选人李会昌在一次讨论会上不知“阁楼”为何物,便误以为是哪一位“贵族候选人”。从这则笑话中不难看出,屋顶阁楼的“平民形象”在人们脑海中已根深蒂固。

房东想尽可能扩大可用空间以提高收入,而租房人又想尽可能租到便宜的房子,两种需求一吻合便诞生出了这种特殊形态的居住空间——阁楼。

房东为了防止冬天水箱冻裂,便自主搭建楼梯在上面建造“水箱”,而阁楼正是这样的“水箱室”改造而成。建筑师李充基(音)说:“把水箱拆除,安装加压泵。在维持水压的基础上建造了屋塔房。上世纪80年代,这种建筑风靡韩国,如今成了韩国住宅的一道别样风景。”

随着阁楼的出现,屋顶成了“空中庭院”。在扩大空间的过程中,一楼的庭院几乎消失掉,而庭院也跟着阁楼上升到了屋顶。酱缸、运动器械、凉床等原本置于庭院的物件,一一转移到了屋顶上。到了夜晚,这个“庭院”便变成瞭望台,让人可以充尽情赏城市的流光溢彩。简陋的外观被暮色掩埋,呈现与地面的热闹喧嚣相隔的美妙空间。通过电视剧《阁楼男女》的热播,这种浪漫氛围逐渐蔓延,曾有一段时间在年轻人中间还刮起一股“阁楼风”。

恶劣环境和浪漫情调共存的屋顶阁楼逐渐成为记忆中的风景。楼宇文化的主角高层公寓和写字楼上没有阁楼的立足之地。而且,最近越来越多的人打起屋顶的算盘,想把它当成咖啡屋或餐厅等商业空间,所以用于居住的屋顶阁楼正明显减少。

<5>“混搭”商街建筑

“顶层的‘教堂’有做礼拜的信徒,下一层的‘补习班’有准备考试的中学生和高中学,下面的‘台球厅’里有挂杆的大学生,再下面的‘餐馆’里有喝酒的上班族,地下室‘歌厅’有唱歌的人,旁边的‘酒吧’里有懒散地喝着酒的男人……”这是首尔市立大学建筑系教授金成洪对韩国商街建筑的描述。他称其为“韩国独特的混搭建筑”。

被牌匾包围的韩国商街建筑集中地体现了韩国的“混搭文化”。从宗教(教堂)到教育(补习班)、休闲(台球厅)、医疗(医院)、娱乐(歌厅、酒吧),世俗与神圣的极致共存于一个空间,大概只有韩国如此吧。

从法律上讲,商街建筑属于“近邻生活设施”。和字面意思一样,是“日常生活所必须的邻近设施”。即,如实反映了韩国人生活面貌的建筑。宗教和饮酒、教育等韩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均在商街建筑内进行,所以说“混搭建筑”的出现也可以说是某种必然。金成洪教授解释说:“混搭建筑也反映出韩国人的人际关系呈立体结构。在欧美国家,生活的中心是家庭,但韩国人有着公司、朋友、宗教社团等立体的人际关系。所以,‘近邻生活设施’实际上是韩国人的社交场所。”

韩国商街的另一个特点是,在城市中无处不在。因为《建筑法》规定,“近邻生活设施”不仅可以进驻住宅区,还可以进驻商业区和工业区。

正是出于上述制度性原因,无论是住宅小区还是市中心,外观雷同的商街建筑随处可见。日本的商街建筑密度与韩国类似,但日本正在最大限度地限制商街建筑进入住宅区。

韩国商街建筑的内部结构大体相同。为了获得“最具效率的出租结构”,物主会在合法范围内确保建筑面积和层数,之后像切豆腐一样,把空间分成一个个的方框,最后加上走廊、楼梯、房间即可。商街建筑通常不会改变主体框架,但其中的各个“商店”却会随着流行趋势不断地改换门脸。可以说,商街建筑是韩国“快”文化的典型体现。

近来,韩国商街建筑也出现了变化。首先是数量上的减少,受经济滑坡影响,私营业者人数变少,所以市场对商街建筑的需求量下降了。此外,以首尔清潭洞、狎鸥亭洞等为中心出现了建筑师设计的“精品”商街建筑,这说明商街建筑正在一步步地升级换代。
 

agatha

中级会员
回复: 【ZT】韩国特色建筑系列

韩剧里面打地铺也很有意思。可见当地蟑螂老鼠较少,卫生情况较好。
 

cwcwcw333

知名会员
回复: 【ZT】韩国特色建筑系列

韩剧里面打地铺也很有意思。可见当地蟑螂老鼠较少,卫生情况较好。
是啊是啊。还有就是生活空间狭小,房子基本上都是木制的,没有水泥地那么凉……
据说现在的日韩年轻人也开始普及“床”了:p
 

Pinkfloyd

知名会员
回复: 【ZT】韩国特色建筑系列

对韩国佬的东西不感冒,不过想想人家这么一个破国家现在似乎干什么事也都开始有自己的性格了,还是佩服。再看看身边棺材造型的国内建筑,不知所谓的生活方式,那叫一个恨呐。就这些破笼子,还卖得贵死人,这混沌成鸟的生活,不过还不行。
 

巫仪

高级会员
回复: 【ZT】韩国特色建筑系列

<2>多元型教堂

韩国教堂里既有咖啡屋,也有热炕和篮球场等,如此的大型化、综合化反映了传教在韩国教会文化中所占比重很大。

令外国建筑家感到新奇的韩国建筑物中就有教堂建筑。因为一些韩国大型教堂里设有咖啡屋、篮球场、娱乐室和音乐厅,甚至连热炕屋都有,和他们观念中的教会相去甚远。

这类除了做礼拜的大堂外,各种综合社会活动设施一应俱全的“多元型教会”在外国实属罕见,可以说是韩国独有的。美国加利福尼亚马鞍峰教堂(Saddleback)之类的大型教堂虽然也有不少,但很少能像韩国这样“先进”,综合设施如此完善。

首尔市立大学建筑系教授金成洪把韩国教堂建筑独一无二的特征浓缩,总结为一句话--“积层结构”,并解释说:“欧洲教堂注重其作为‘礼拜场所’的意义,所以都是以主堂为中心的单层建筑,而韩国教堂则侧其‘传教空间’的意义,所以多采用不同功能的空间竖直排列的结构。”

▲ 首尔崇仁教堂还设有露天咖啡吧。/李忠基(音)提供
把各种社会活动空间引入教堂以扩大传教范围,教会的宗旨其实已完全体现在教堂建筑中了。首尔钟路区崇仁洞崇仁教堂、北加佐洞忠信教堂、盆堂的Ganaan教堂的设计者李忠基(音)的一番话听起来别有一番趣味。“设计韩国的教堂要考虑诸多因素,比如,考虑到老年人的热炕,以及为葬礼考虑的遗体冷冻库等。坊间有这样一句笑话‘想了解韩国社会的最新流行,那就去教堂看看’,可见韩国的教堂是一个社会的缩影。”

当然,现实因素也加快了多元型教堂的发展趋势。首尔市政府新办公大楼及一山贝瑟尔教堂(bethel church )的设计者刘杰(音)说:“国土面积小而教徒数量激增,为了满足这些条件,韩国的教堂建筑不得不趋于大型化、复合化。”

韩国教堂的另一大特点便是在教堂建筑中如实地反映当下最流行的建筑风格。现在有的教堂外墙采用了混凝土外露的时尚设计,从外表上看很难判断是一座教堂,甚至有的教堂的楼顶平台铺上木地板,经营露天咖啡厅。

如今,“韩国式多元型教堂”漂洋过海到了国外。去年设立于日本川崎市的“川崎超大型天主教堂”就是内设咖啡厅和音乐厅的多功能建筑物。这是由韩国建筑设计师李忠基应日本牧师的邀请赴日进行设计的作品。在韩国的特殊国情下应运而生的韩国式教堂,如今已然成为教堂建筑的一个典范,在海外也开始盛行起来。
鄙视啊……鄙视。
不是基督教国家、不信基督教就不该建多余的教堂。
新教改革将“物质生活”、“尘世生活”终于解放了一把,但当年的马丁路德也不至于如此吧,更别提那个加尔文和清教主义了。

长此以往,教将不教啊。
鄙视棒子的篡改他人文化精髓的行为。小国若是没多少历史文化遗产不妨老实一些学习别的国家的文化,整天搞啥“有韩国特色的儒教”“有韩国特色的基督教”有啥意义呢?这几乎连日本人都不如了。

日本人学习起别的民族来可不是边学边改的。听去东大、庆应的交换生说,他们的哲学课全部要求读原著,德文或希腊文的,招生时都有语言要求。文学院戏剧课上哈姆雷特也是正儿八经的英文本,不像国内来个“生存还是毁灭”就完了的。

鄙视棒子……继续鄙视中。
 

agatha

中级会员
回复: 【ZT】韩国特色建筑系列

不鄙视“篡改他人文化精髓”。鄙视造假历史乱搬人家祖宗。
不鄙视朝鲜泡菜。:D

教过两个韩国学生不短的时间。见面点头哈腰,抽烟时见到师长就要马上扔掉或藏到背后,等等,感觉不错。久违的古礼。自愧弗如。
有个父亲是警察。有个父亲是商人。警察的孩子满脑子阶级斗争,见面先问是不是共产党员。很严肃地说一旦朝鲜打过来,他家首先被杀光。学政治,准备毕业回国考公务员,不得不在异见异邦啃马恩列斯毛邓。商人的孩子大大咧咧,用钱大手大脚,其实他老爸给他钱也不多。为了以后和中国做生意,努力学中国话。其女友和他一样高高大大大大咧咧,不过会做很好吃的咖喱鸡。
也知道有很不好的韩国人。比如周末就提着一包钱出去买世界,以为自己大嗮的公司职员。说有美元和同学换,昨天说好今天换,价钱、总数都定好了,今天见面说今天比昨天汇率高了一点点要加几十块钱的学经济的男研究生。
 

巫仪

高级会员
回复: 【ZT】韩国特色建筑系列

不鄙视“篡改他人文化精髓”。鄙视造假历史乱搬人家祖宗。
不鄙视朝鲜泡菜。:D
继续鄙视篡改他人文化精髓,长此以往,教将不教……总之教堂里决不能有咖啡屋、篮球场。至于乱搬祖宗的行为,乱改历史地图的行为,不值得鄙视吧,搞笑尔——还上升不到那个层面。听一韩国留学生说“佛陀、耶稣是韩国人”的说法在韩国内部都没人信,都被骂脑残的。

觉得这种疯狂的自大和朝鲜这些日子拿个核弹叫嚣战争,根美国叫板似乎有点相似的……弱就是弱,非要逞强干吗?现在的“平等”原则泛滥得似乎是过了头,看到书店里那本比字典还厚的“澳大利亚文学史”就觉得诡异……还有美国文学史,也好意思写那么厚一本。

且不说韩国有个啥……就说美国吧?

一直很反对打着民族文化旗号的“捏造文化”行为。英国人当年说:“美国人没有文学,但他们不是可以看懂我们写的英语么?”美国人不服,硬是要说自己有文学,结果就弄出了个官方版的以印第安人为始祖的文学史教材,说自己的文学有两千多年,堂堂大国威严扫地。

若真是大国,强国,不妨坦白一些,真正地勇敢一些——没有文学就是没有文学,没有历史就是没有历史,怎么了?咱美国人还不是一样能看懂英语的《哈姆雷特》?你英国佬自己也说了“莎士比亚是超越了民族和时代,属于全世界的”,既然如此,咱美国人没有文学就没有文学,又能怎样?
 

agatha

中级会员
回复: 【ZT】韩国特色建筑系列

呵呵,官方版的以印第安人为始祖的文学史教材。给个书名、链接、或者电子版?
还是咱们若干年前的官版好。以原始人为始祖的杭育杭育文学史教材。
 

巫仪

高级会员
回复: 【ZT】韩国特色建筑系列

官方版的那个以印第安人为始祖的文学史教材,其实是美国的高中版文学史教材,也是国内某名牌大学的“美国文学”课程的本科教材,我自己就看过。千真万确。
本来美国人要淡化欧洲的影响,为了自身利益而反对欧洲中心主义也可以理解,只是如此这般把印第安文学(也就是各酋长之间的契约、通信,连文学作品都几乎没有)写在那本教材的第一章,就显得欲盖弥彰了吧。美国人这事情做得太过了,结果反而成了笑柄。

P.S:啥是“杭育杭育”?不懂ing。。。老了耶,最近总发现有新新人类的话听不懂ing。。。:D

编辑帖子:
看懂了,查到了。原来杭育杭育是这个意思啊!误解楼上了。只是觉得这个称呼很可爱以为是你自己发明的呢……
 

cwcwcw333

知名会员
回复: 【ZT】韩国特色建筑系列

觉得这种疯狂的自大和朝鲜这些日子拿个核弹叫嚣战争,根美国叫板似乎有点相似的……弱就是弱,非要逞强干吗?现在的“平等”原则泛滥得似乎是过了头……
要不是考虑你的本意是在谈文化,我真想反对你,呵呵。有句话叫饱汉不知饿汉饥,站着说话不腰疼。朝鲜是“流氓国”、“邪恶国”,搞核武要挟等等我也很不喜欢,所谓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但是,可怜之人是否也必有可怜之处?什么叫“弱就是弱,非得逞强”?流氓国、邪恶国也是国,也要活下去,也想在power说了算的外交游戏中增加说话的分量。“平等”、地位从来都是争来的,赢来的,岂是轻飘飘一句“弱就是弱,非要逞强干吗?”能说得过去的。说得过火点,现实政治的冷酷复杂岂是感伤的浪漫主义和单纯的人道主义所能解决的?

不要拿朝鲜搞斯大林主义+封建专制主义来反驳我。这是两个层面的问题。

就文化论文化而言,且不说日韩是否是一个没文化(没自己文化)的民族。只是感觉你的论断中既包含复杂的民族情绪,又夹杂着你强烈的个人taste(这很正常)。说到基督教,非得要原教旨主义么?
 
由版主最后修改:

巫仪

高级会员
回复: 【ZT】韩国特色建筑系列

回复楼上:

你的“引用段落”不对啊。你把我的一句话断成了两句,又把它和前面一句话连了起来。



下面说另一回事,即观点:

你说到了“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我认为这是一个终极(无限)意义上的观念,而非有限意义上的(或:起码是倾向于终极意义的)。不知是否同意?有限意义上——善恶依照法律而定,依照世俗、功利原则而定。或者说,有限意义上的对错善恶,是“夏洛克原则”,而非“安东尼奥原则”,不知是否同意?

既然是在有限意义上说事,那么不妨将一切人为的东西都剥离。请问国家是什么?又请问“人民”(区别于“人”)是什么?这些概念何时诞生?政府的倒台和国家的覆灭相同否?国家的覆灭与“民族”(区别于“民众”)的苦难是一回事么?民族的苦难与核弹战争,数百万人命丧黄泉又孰轻孰重?

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这是无限的、终极的悲悯,用我的行话来说就悲剧诗人的创作原则。但我之前就声明过我的观点:让悲剧诗人的归悲剧诗人,让哲人王的归哲人王。令狐在《朗读者》中批评我太倾向于“无限”、“终极”,但我认为艺术就是艺术,悲剧艺术本身就必须无限、终极。

可是,正如你自己说的啊:“现实政治的冷酷复杂岂是浪漫主义和单纯的人道主义能够解决的?”——说得太好了。我认为在此,恰恰是我站在了“有限”的世俗层面上,而楼上却受到了“终极”的诱惑。可是在政治、核弹这种危及数百万人生命的事情上,还是从最根本上取一个“现实的价值尺度”,以民之利益为根本保险些。

编辑帖子:
P.S:
关于基督教是否必须是原教旨的,这是一个远远更加深刻的问题。在此难以说完,所以不如不说。其实这一点在宗教改革的200年间有过太多争论:这不是一个韩国、日本是否有文化的问题,而是关于事物(一切事物)演化(我没说是“发展”)的必然的问题,也是一个事物何以成其为自身,事物的存在与它的本质相联系的紧密程度是否决定了它是否“真正地存在”的问题。
一言难尽,改日有机会再议。
 
由版主最后修改:

csnow

初级会员
回复: 【ZT】韩国特色建筑系列

韩国部分建筑很好地保持了其传统特色,具有传统与现代兼容的特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