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学著作误译随检:甘阳译《人论》

greatwind

知名会员
回复: 西学著作误译随检:甘阳译《人论》

chaque啃书的功夫实在是让我自愧不如。一开始我的感觉也是chaque对甘阳的翻译太挑剔了。因为怎么说我对甘阳翻译的这本《人论》印象不算太坏,至少没列入我个人的“黑名单”(如果按我的标准,估计国内大部分译著都会上黑名单。此外侃一句题外话,我个人对上海译文出版社的哲学译著有一定的偏爱,认为质量比商务出版社的好很多)。但是,通过前后几个帖子的争论,我发现甘阳的这个错误其实暴露了甘阳自己对问题的理解深度不够。我想经过chaque的论证,蒙田的那句话应该是“让自己属于自己”,而不是“认识自己‘,这一点是无疑的了。那么关键的就是卡西尔自己怎么来理解这句话的了。通过文章的背景分析,书中的上下文确实论述的是有关自我认识的,这也是phie网友支持甘阳翻译的原因。但是,卡西尔真的犯了一个翻译的错误吗?误用了蒙田的话,来表达“认识自己”?在我认为这事并不这么简单。
要澄清这个问题的一个关键的线索就是“自己属于自己”和“自己认识自己”有什么关系。很多网友都提出了前面那个说法的瘪嘴性。但是我个人认为正是这个瘪嘴的说法却包含了比顺嘴的说法更深的意思----一种人本主义观点的深刻体现。单纯的说“人认识自己”这句古老的名言,并不能让人嗅到浓厚的人本主义味道,而说“自己属于自己”则表面了一种典型的人本主义的生存观,而认识自己只是成为属于自己的一种方式。在这种意义上,人本主义又把思考推进了一步。我个人的理解就是“人是通过认识自己而属于自己的”,或者说“认识自己”是人存在的方式。很显然,如果熟悉人本主义哲学的背景的话,“让自己属于自己”在卡西尔的语境中,要表达的是一种人本主义的哲学观。而像甘阳那样译做”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认识自我“,则完全失去了人本主义的味道。
说到这里,我个人认为chaque完全没有必要吃不消,我非常支持这种啃书的态度。顺便我提一下我对解释学的一点理解,那就是在读书的时候,如果遇到了感觉明显不能理解的地方,不要轻易的顺从自己的感觉。就像甘阳做的那样,把蒙田的话一改了之,倒是简单通顺,却犯了大忌。往往正是这些不符合我们现有思维的突兀之处,包含的正是我们要去体悟的关键信息。罗蒂在其书中引用了库恩的这样一句话:”当读一位重要思想家的著作时,先寻找文中显然误谬之处,然后问自己,一位明智的人怎么能写出它们来。当你找到一个答案时,。。。。。。当这些段落可被理解时,你会发现,一些你先前以为自己已经理解了的更重要的段落现在已经改变了意义。”
所以,我个人认为甘阳的翻译是犯了一个解释学意义上的大忌。当然如果这样的错误犯的不多,并且知错就改,也不失一个大学者的门脸。如果这样的错误太多,那其水平就非常值得商榷了。只是让我更担心的是论坛里几个挺阳派的读书方式,这样歉疚自己个人理解的读书方式难道是跟甘阳老师学的?这样说出去可真有辱师门了。我个人认为国内做学问的缺少正是chaque这样的啃书精神。

---------- 帖子增加于 19:02 ---------- 之前的帖子发布于 18:44 ----------

刚才有忍不住翻了一下卡西尔的人论,我对卡西尔表达中的人本主义味道更确信了。我们且看原话”在哲学史上,怀疑论往往只是一种坚定的人本主义的副本而已。借着否认和摧毁外部世界的客观确定性,怀疑论者希望把人的一切思想都投回到人本身的存在上来。怀疑论者宣称,认识自我乃是实现自我的第一条件。为了欢享真正的自由,我们就必须努力打破把我们与外部世界连起来的锁链。“ 至此为止,卡西尔表述的就是一种把自我(自己)作为本体(原本体)论的存在人本主义观点,强调的就是”自己属于自己“,而不是属于世界。所以可以确信,甘阳的那个“认识自我”的翻译不单单是对一句话的误读,而且是对上下文都在误读,这是一种典型的把别人的思想读成自己的思想的主观主义读书方式的后果。
 

chaque

荣誉会员
回复: 西学著作误译随检:甘阳译《人论》

部分同意greatwind兄的意见。您引的这句Kuhn我应该看过,可是经您结合本案例提示,才觉得格外切实、在理。

Cassirer在论述自我认识的地方,引用这句“懂得属于自己”,其实并不难理解。我觉得您绕道人本主义来讲,未免求之过深。因为我们在论述观点a的时候,举证不一定要选与a的字面意义完全一样的引文。不一定非要“最重要的事是认识自我”,才能支持开篇的论点;“最重要的事是懂得属于自己”也一样可以做侧面的支持。
您结合人本主义,作了深刻的义理阐发,读来很有趣味。但我以为Cassirer在行文中这么引证一下没啥问题,并无费解之处;特别是不构成译者乱来的理由:)
另一方面,如果Cassirer的这个引文确实包含您阐发出的苦心孤诣,那么甘阳乱译,问题就更大了。无论如何,连同8楼指出的问题,我觉得这一小段译文是缺乏语言感受性与语言运用分寸的典型案例。不知甘阳的后文还有多少此类事迹,好在我也不想管了。

---------- 帖子增加于 21:06 ---------- 之前的帖子发布于 19:04 ----------

回过头来才看到greatwind兄刚才的补充。我认为您结合“打破把我们与外部世界连起来的锁链”(to break the chain connecting with the outer world in order to enjoy our true freedom)来理解“懂得如何属于自身”,是再准确不过的。这个脱出樊笼,回归自身的趋向,也正是Montaigne那篇随笔的主题。 Cassirer到这里引用此句,实属水到渠成。
事实上,我最初看这第一段是读英文,感觉衔接相当自然,丝毫没有“过于生硬不知所云”之类的印象,正是因为这里存在您拈出的这个break the chain与savoir etre à soi之间的紧密关联。反之,甘阳把后一句重复地译为“认识自我”,就失去了语义上的递进(从外在世界的怀疑到主体的确立,从认知到自由),变成一段扁平的车轱辘话了。

原文与译本之间的这种脱节,我以为是这一类译著(可以简称为“诸葛亮型译文”)的通病。读多了诸葛亮型译文,不少人看原文反而觉得生硬离奇,扞格不通了;这不一定(只)是外语能力问题,而更有可能(还)是受到诸葛亮型译文中所包含的博雅逻辑影响,失去了对普通逻辑的感受能力。这是很可悲的事。
 

奥卡姆

知名会员
回复: 西学著作误译随检:甘阳译《人论》

兴霸确是错译,卡西尔上一句要打破锁链,当然要自己属于自己。如果译成认识自己,则和打破锁链不衔接。认识自我是意识问题,如何属于自己(意译就是他是他自己的)是身体问题,法国人一向谈这个,蒙田上一句就是“让身外的一切从属于我们,却不让它们同我们粘连到不揭下我们一层皮不拉下我们一块肉就无法摘下去的地步”。梅洛庞蒂会有共鸣。实际上在世的人,就已经“粘连到不揭下我们一层皮不拉下我们一块肉就无法摘下去的地步”,读罢此句,环视身旁各种器物,周身起鸡皮疙瘩。放到蒙田原文,译成“认识自己”,实在抽象,前后逻辑不顺。这里应该加译者注,用时髦的话叫“笺”或“义疏”,蒙田此句很关键,在首段段尾使用作为立论,非常重要。如果卡西尔只想表达“认识自己”,为何不搬出德尔菲神庙呢?
 

chaque

荣誉会员
回复: 西学著作误译随检:甘阳译《人论》

呵呵,Ockham兄说的,让我感到敲键盘都不舒服了。那么只好不看书、不上网,打坐冥想才算彻底etre à moi:)
 

phie

活跃会员
回复: 西学著作误译随检:甘阳译《人论》

看了楼上诸君的讨论,仔细斟酌之后,感觉两位英译者的翻译(know how to belong to oneself /know that he is his own)其实是一致的:一个懂得如何让自己属于自己的人当然也明白他是属于他自己的。而且由于greatwind消除了我先前所说的疑问,即卡西尔为何引证这句话的疑问,现举手投诚,确认不能将其翻译为认识自我。不过综观此次讨论,我觉得有几点还是要注意的:一是不要动不动就说智力如何如何,实际上,即便像我这种弱智且外行之人(因为语言关系我不大关注大陆哲学),如果高人们能真正回应我所提出的问题,同样是能够把问题深入探讨下去的,结果不正如此吗?我想任何人都不会否认,相对于发帖之时,现在我们加深了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二是不要胡乱扣帽,我虽在中大呆过,但从未见过甘阳,也没有受过这种博雅教育(实际上我并不赞同他这套方案)。
 

豆豆

会员
回复: 西学著作误译随检:甘阳译《人论》

《人论》不是还有一个台湾刘述先译本(译作《论人》)吗?
 

chaque

荣誉会员
回复: 西学著作误译随检:甘阳译《人论》

看了楼上诸君的讨论,仔细斟酌之后,感觉两位英译者的翻译(know how to belong to oneself /know that he is his own)其实是一致的:一个懂得如何让自己属于自己的人当然也明白他是属于他自己的。而且由于greatwind消除了我先前所说的疑问,即卡西尔为何引证这句话的疑问,现举手投诚,确认不能将其翻译为认识自我。不过综观此次讨论,我觉得有几点还是要注意的:一是不要动不动就说智力如何如何,实际上,即便像我这种弱智且外行之人(因为语言关系我不大关注大陆哲学),如果高人们能真正回应我所提出的问题,同样是能够把问题深入探讨下去的,结果不正如此吗?我想任何人都不会否认,相对于发帖之时,现在我们加深了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二是不要胡乱扣帽,我虽在中大呆过,但从未见过甘阳,也没有受过这种博雅教育(实际上我并不赞同他这套方案)。
举手投诚?岂敢岂敢,我看您一贯就是对的,根本也投无可投:外文无需看懂,直觉理解就行;别人的发帖读不明白,那就是他的人格问题;您可以指摘别人的人格,可听不得别人“动不动说智力如何如何”——这些都很好啊,希望坚持发扬。与此相比,个别外文字句的得失又算什么呢?

呵呵,谈来谈去其实还是个教育问题。我们社会的教育理念,根本就是尼采说的奴隶道德:不是把各方面能力不够格的人向高引导,而是要让一切都向低走,向弱者、蠢人看齐。所以越是弱智、不通,反而越能够理直气壮,就好像大家都有义务迁就在场者中最低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似的。否则就是“一副真理在握的样子”,犯有让“对话中止”,在真理面前不"谦卑"等重罪。
可偏偏我对蠢人只是偶有好奇心,从无同情心。好奇发作的时候也许会周旋一下,权当解闷;但我没认同过上述的奴隶道德,所以从来没体会到那种神圣的义务,好像自始至终都欠着什么知识上的巨债,非要给蠢人们把问题掰开揉碎讲清楚才算两清似的。没这回事。来这儿的全是成年人,智力和能力不济的问题都该自己解决;解决不了反要控诉别人的“人格”,这是奴隶式思维的体现。前面说了,它本身倒是最深刻的人格状况。


我一贯不唱高调。不过既然都谈到"教育问题"这样的大事儿了,索性就再彻底地说说。来人文小屋的,应该都是读书人。套用萨特的划分,对这类人来说,最根本的事情有两件,一是"怎样读",一是"怎样写"(因此萨特的童年回忆录就是"读"、"写"这两部分)。而两件事又是互为因果,相互决定着的。只有学会好的写作,才能懂得好的阅读;同样,好的作者能使人明晰、彻底、有洞察力,从而促成一批好读者;在坏作者的影响下,人们则变得含混、疲沓,最终丧失起码的语言敏感性,只好去端个高蹈的架势,写些玄妙难测的作品,做些微言大义的读解。好作者/读者的核心特征是知识良知(intellectual integrity,智力上的正直):不放过不诚,不迁就愚蠢。坏作者/读者则是语言海域中的深海乌贼,所到之处无不留下夸诞玄奇的墨汁。本该有细致区分的地方,它大多颟顸堂皇地糊弄过去,本该明晰顺畅的地方,它却要胡搅蛮缠,非弄得乌烟瘴气不可。而谁对这墨汁上瘾,谁也就自己变成这么一种微言大义的乌贼。

现今人们又爱讲政治了。让我说,在读书人中间,语言才是最大的政治:你如何读、如何写,是个根本的决断。无论是否自觉,无论是否愿意对此负责,你的任何读写,都已是在这个语言-学术共同体中并为这个共同体做着、践行着这样的决断了。再回到刚才的意思:语言的政治又是影响的政治:好的语言提升读者与作者,让他们更好地思与行;坏的语言则也在招募它的受害者,并依次这样一届届、一代代地复制感染下去。
读书人在语言中、凭借语言、为了语言而生活。不谈其他层面的社会-经济-政治因素,我们究竟要怎样的生活——这个问题首要地就意味着:我们究竟讲什么样的语言?这是我们中间的政治,它有赖于我们的共同决断。如果明瞭这一决断里所包含的赌注,那么在各类纷繁杂乱的诉求、筹划与实践之中,我们要认可什么,摒弃什么,其实是不言而喻的事情。至少对我个人是如此。
 

agatha

中级会员
回复: 西学著作误译随检:甘阳译《人论》

1、“苍蝇”,我理解类似于电脑里的“bug”。“打苍蝇”虽有典,但联系之前一些讨论,确有歧义。不过即使歧义,也确实不至于到“人格”高度。
2、知错就改,实事求是。善莫大焉。
3、对事不对人。
4、学术译著首先要忠实原文。期待精确的全文译本。
 

古风铃

知名会员
回复: 西学著作误译随检:甘阳译《人论》

今天逛书店,发现西苑出版社新出卡西尔《人论》(2009),李化梅译,其中有些相关内容摘录如下:

第一节小标题,李译文是:“人类的最大任务就是学会成为自己的主人”(页3)。卡西尔所引蒙田出现在该书第四页,李译文是:“正如蒙田所说:‘人类的最大任务就是学会成为自己的主人’”。由于没见到对应德文,权将此译文贴在这里,供大家对照。
 

chaque

荣誉会员
回复: 西学著作误译随检:甘阳译《人论》

今天逛书店,发现西苑出版社新出卡西尔《人论》(2009),李化梅译,其中有些相关内容摘录如下:

第一节小标题,李译文是:“人类的最大任务就是学会成为自己的主人”(页3)。卡西尔所引蒙田出现在该书第四页,李译文是:“正如蒙田所说:‘人类的最大任务就是学会成为自己的主人’”。由于没见到对应德文,权将此译文贴在这里,供大家对照。
李译应该可以无视。西苑在学术书方面,是个专门改编盗版的垃圾社。

本书原本是卡西尔用英文写的。主帖引用的菲利克斯迈纳版其实是德国出的Cassirer全集之卷23,印的也是英文。贴一页图来看。
 

古风铃

知名会员
回复: 西学著作误译随检:甘阳译《人论》

我直到今天才知道国内有西苑出版社。逛书店时不意看到该社出版的《人论》,想起论坛里的争论,随手抄录了下来聊备参考。另外,该社同期的书目中还有一些柏拉图的著作,若诚如chaque兄指出的那样,屋中诸君也就不必再浪费金钱购买该社的出版物了。
 

chaque

荣誉会员
回复: 西学著作误译随检:甘阳译《人论》

我还是直到今天才知道国内有西苑出版社。逛书店时不意看到该社出版的《人论》,想起论坛里的争论,随手抄录了下来,聊备参考。另外,该社同期的数目中还有一些柏拉图的著作,若诚如chaque兄指出的那样,屋中诸君也就不必再浪费金钱购买该社的出版物了。
诚然,诚然。引用介绍:"西苑出版社是中共中央办公厅主管的中央级出版社"。但其实据我所知,其经营活动以卖书号给个体书商为主,因此图书品质完全不可信任。
 

Jerry

版主
回复: 西学著作误译随检:甘阳译《人论》

L兄,我哪里有什么好意。我在小屋主要做两件事:“和泥”和“扇风”。在c兄的帖子里,我是扇风的。

我的外语水准比C兄差太多,上不得火线,所以躲在C兄背后呐喊起哄。

学界大佬被“掐”,总是因为有“可掐”之处。也没有真把大佬怎么着,掐了也就掐了。(这不开始“和泥”了?)

我准备注册一个马甲,就叫“和风”,取“和泥扇风”之意。
我是接着david的话说,我也喜欢“和稀泥”,chaque兄的才气和学识是内心敬佩的,不过以兄之才,何不自己尝试去翻译一部自己心仪的著作?

严格说来,当前国内的译著,没有哪部是像解放前的学者那样“十年磨一剑”的,不管是整体的把握还是细节处理,在chaque兄如此高要求的标准下,难说有合格品,事实上我们确实也是如此,
不过,将翻译标准拔高到等同于原著,这实在是奢望,翻译也好,思想也罢,就客观事实而言,发展建立在“误读”之上(这是我个人的观点),思想譬如海德格尔解释康德,都有批评称是“解释的暴力”。所以译著难就难在形成一个“合宜”的替代品。
中国庞大的制造业,建立在面对中下层消费市场的一堆“伪劣产品”,超市的鞋子,不管断码不断码,穿上脚不超过几个月就完了,哪怕自行车也不超过两年(相比起从前骑十年的“永久”来说)。然后就扔了成了垃圾,然后再生产,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不过创造了奇迹般增长的的GDP。因为有“市场”!!学术翻译何尝不是如此,因为总有人不懂这个那个外语,但是我国的研究人员是何其庞大?
学术何尝不是如此,比起一部部的专著,一部部的翻译,大规模编译丛书可以快速形成影响力,有了名之后什么都来了,离“不朽者”之列也仅差一步之遥。如此功利算计,将思想等同于影响,自然是流弊不小。

从chaque字里行间能看出,你是精英论者,说不定还信尼采。从兄的学识判断,冰冻三尺,并非几年之功了,不过,如果真站在纯粹学术角度考虑,牛虻的建设性恐怕嫌小了,不知兄自己可有力作或力译?
之所以说这个并非我转移话题,不过是我自己也从事过翻译,虽然从来不觉得自己做的有多好,不过至少明白两点:
自己很难看到自己的缺点(所以需要他人批评);
比起编译来,真正用心的翻译,在被公认为“经典”之前,其苦心往往会批评者被忽略掉。
就凭小子的烂水平,磨十年恐怕也入不了chaque兄的眼,因为真说起我自己在读的狄尔泰,恐怕我难以下手翻译,心中的理解是一回事(就凭学力,理解都不一定保证是否“正确”,卡西尔都误读蒙田呐,当然可能是有意的),形诸文字是另一回事。不过chaque兄此等才情,浪费在针砭他人之上,于我小辈看来,是可惜了。

或许还有小人度君子之腹,认为兄此举乃因与所评之人有过节,召此是非之论,实在不必。我相信国内不少高人,如此惨烈的翻译状况下,不言不动,乃是自己默默坚守自己的追求,步步为营,沉默并非“同流”。

我个人对待翻译的态度是,和稀泥阿:看到译者之功,指出译者不足,不是为了打击,而是为了将来的后学。批评,也要建立在承认的基础上,这种态度,是对待尚且“有望”的译作。若chaque兄自认为中国学术或翻译已无希望,要下痛力,那在下也无话可说了。
 

chaque

荣誉会员
回复: 西学著作误译随检:甘阳译《人论》

呵呵,感谢jerry兄的盛意和鼓励!

Cassirer误读Montaigne?您大概是被我的某句玩笑话误导了?

"发展建立在误读之上",这是极高明的论断。诸葛亮看书观其大略,不是照样成了千古名人嘛。经生们孜孜苦读,又有几个人及得上武侯的伟业?——可是,诸葛亮却没开博雅学院,讲经学源流。最近似乎流行“心性"这个说法,我碰巧听过一句骂人话,说民国的某位学者是以明人的心性,做清人的学问。按我看,现在的不少译者,也都是以武侯的韬略,经营经生的小道。太屈才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应该定期考查学术译著,凡是遇到这样的译文,就把译者高价延请过去。错不了的。

您在后文却把这些雄才大略的译文,跟“伪劣产品”相提并论,这是修辞学家常说的突降法(anticlimax)了。 不应该,不能够的。况且,还有您极高明的论断:“真正用心的翻译,在被公认为'经典'之前,其苦心往往会批评者被忽略掉”。普通制造业的伪劣产品哪儿会有这样好运气?

您最后的几句最中肯:"看到译者之功,指出译者不足,不是为了打击,而是为了将来的后学。批评,也要建立在承认的基础上,这种态度,是对待尚且'有望'的译作"。谨受教!我也愿以此数语作为对敝帖的最佳总结。不瞒您说,如果不是对“将来”有着近乎天真、近乎无限的憧憬,我肯定不会发这个帖子。您说到承认,这说明您确实是解人:没错,本帖的实质就是这么一个最彻底的、最具肯定意味的“承认”——但这承认的客体当然不是被谈论到的特定译者,而是一种可能性,也就是汉语翻译和汉语学术的可能性。忙活这么半天,我恰恰是(有点儿一厢情愿地)为这个哪怕抽象的可能性尽力。将其从一切持续地毁损和扼杀它的实践中拯救出来。

对于当前的状况而言,还有什么举动,能比这个帖子更从属于一种无可救药的希望呢?
 

akademie

普通会员
回复: 西学著作误译随检:甘阳译《人论》

理论著作,当然要越精确越好。一个人一辈子能翻译好几本书,就很不错了,尤其是经典的理论著作。不过,我们国内的大师们往往是译作等身,好不让人钦羡!!!
 

Rossonero

知名会员
回复: 西学著作误译随检:甘阳译《人论》

从chaque字里行间能看出,你是精英论者,说不定还信尼采。从兄的学识判断,冰冻三尺,并非几年之功了,不过,如果真站在纯粹学术角度考虑,牛虻的建设性恐怕嫌小了,不知兄自己可有力作或力译?
这年头,说国足脚臭还得自己踢过职业联赛......
 

lmhai1976

初级会员
回复: 西学著作误译随检:甘阳译《人论》

我记得江怡老师说到翻译,特别是专业书的翻译最好还是别翻译,因为不是这个专业,可能根本不看,是这个专业,能找到原文还是看原文,因此没有必要。我认为很有道理,如果是这样,我们对那些翻译出现问题的似乎不必在大惊小怪。
 

chaque

荣誉会员
回复: 西学著作误译随检:甘阳译《人论》

我记得江怡老师说到翻译,特别是专业书的翻译最好还是别翻译,因为不是这个专业,可能根本不看,是这个专业,能找到原文还是看原文,因此没有必要。我认为很有道理,如果是这样,我们对那些翻译出现问题的似乎不必在大惊小怪。
呵呵,江先生这个说法很有意思。因为我恰好就看过江先生操刀翻译的几部著作。这是不是表明他的说法(别翻译)和实际做法(常翻译)有点儿不一致呢?

谈到我看过的江译,印象还挺深刻。举个例子:Strawson的《个体》。江先生的译文,就常有出人意表的地方。我先把原文和译文贴在这儿,大家看看,有什么想法吗?

全书第一章第二自然段的原文:
The idea of descriptive metaphysics is liable to be met with scepticism. How should it differ from what is called philosophical, or logical, or conceptual analysis? It does not differ in kind of intention, but only in scope and generality. Aiming to lay bare the most general features of our conceptual structure, it can take far less for granted than a more limited and partial conceptual inquiry. Hence, also, a certain difference in method. Up to a point, the reliance upon a close examination of the actual use of words is the best, and indeed the only sure, way in philosophy. But the discriminations we can make, and the connexions we can establish, in this way, are not general enough and not far-reaching enough to meet the full metaphysical demand for understanding. For when we ask how we use this or that expression, our answers, however revealing at a certain level, are apt to assume, and not to expose, those general elements of structure which the metaphysician wants revealed. The structure he seeks does not readily display itself on the surface of language, but lies submerged. He must abandon his only sure guide when the guide cannot take him as far as he wishes to go.

江译:
描述的形而上学的观念可靠地解决了怀疑论。它如何不同于常说的哲学分析、逻辑分析或概念分析呢?描述的形而上学在意向上并无二致,只是在范围和概括性上有所不同。它旨在揭示我们概念结构的最一般特征,能够比有限的、局部的概念探究更具合理性,因而在方法上也有某种不屙。在某种程度上我们相信对语词实际用法的细致考察,是哲学上的最好方法,也肯定是惟一的方法。但我们以此方式所能做的考察和所能确立的联系,并不足以普遍到和影响到满足对理智的整个形而上学要求。因为当我们询问我们是如何使用这个或那个表达式的时候,我们的回答尽管在某种程度上是有启发的,但总倾向于断定而不是揭示形而上学家希望揭示的结构的那些一般成分。他所寻求的结构并没有明显地展现在语言的表面,而是深藏其中的。一旦他惟一确信的向导无法把他带到他所希望的地方,他就必须放弃这个向导。
 

teiler

知名会员
管理成员
回复: 西学著作误译随检:甘阳译《人论》

我记得江怡老师说到翻译,特别是专业书的翻译最好还是别翻译,因为不是这个专业,可能根本不看,是这个专业,能找到原文还是看原文,因此没有必要。我认为很有道理,如果是这样,我们对那些翻译出现问题的似乎不必在大惊小怪。
从江的话我只能推断出“专业翻译没有必要”这个结论,但离“对专业翻译中的错误不必大惊小怪”还是有段距离。

当然,你可以说专业翻译都被否定了,那附生与它的错误自然也被否定了,不够这个逻辑实在有些没有根基。因为事实上专业翻译存在、也从未被否定掉,专业翻译对于学术环境的影响也是真真切切的,不是一个推论就能否定的,所以在一个假定前提的基础上否定事实的东西,未免太过草率。除非假定成了事实,那时候我就收回我的反对。
 

chaque

荣誉会员
回复: 西学著作误译随检:甘阳译《人论》

当然,你可以说专业翻译都被否定了,那附生与它的错误自然也被否定了,不够这个逻辑实在有些没有根基。因为事实上专业翻译存在、也从未被否定掉,专业翻译对于学术环境的影响也是真真切切的,不是一个推论就能否定的,所以在一个假定前提的基础上否定事实的东西,未免太过草率。
teiler说得好。翻译一方面是对域外学术的引介,而更重要的另一方面,则是通过这一借端,积极地塑造本土的学术语言。从若干国家的案例看,翻译能力、翻译事业的发展与学术能力的提高事实上通常是同步的。

此外,认为可以“别翻译”,直接看原文,那也要以能看懂原文为前提。而江先生的译文,却让我们对他阅读原文的能力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