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在读不下去的译著

湘百姓

活跃会员
回复: 实在读不下去的译著

买译著确实是得小心,但说实话,所有书看原著还是特别累的,特别不是你的研究领域,只是你的兴趣领域的书,如果有个过得去的译本,还是可以节省很多时间的。建议买时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如果你不是网上购买,最好是多翻翻,看看里面的翻译句子是不是可读,译者是不是写了介绍性的前言或后记,内容如何等来判断这本书是否还可读,而不是买回来再翻。第二,找朋友或熟人或者网上咨询,看看该译者是否是可信的,或者去查查译者的底,看看其所译的书是不是其研究领域或者与其研究领域颇为相关等。
当然比较理想的办法就是,有越来越多的认真研究的学者,包括人文小屋里诸多的热心人自愿加入进来,去译出可读的译本,而不是把那些好书留给那些不负责和不称职的人,这样读者在选择时就没有那么痛苦了。
 

zhixuan

中级会员
回复: 实在读不下去的译著

可是我的英文水平很次,读原著,费劲,真羡慕楼上各位,能流利阅读原著
 

stella

普通会员
回复: 实在读不下去的译著

赫然发现我也有这本书,虽然是在地坛书市买的,但这么差的翻译质量,还是很寒心。。。。。
 

飞翔语

封禁用户
回复: 实在读不下去的译著

曾有类似经历,读<西方的没落>也发现过这种机器翻译嫌疑颇大的语句和段落,非常郁闷.😥
 

confus

普通会员
回复: 实在读不下去的译著

算了吧。我早就对国内的学术翻译绝望了。自打能找到英文版开始我就从不看中文版了。本科的时候在各种翻译的学术著作里刨来刨去,看得云里雾里一方面以为自己修炼不到家看不懂,一方面还以为是译者为了反映作者水平所以措辞特异内有玄机。后来找到英文版来看,才发现不是这么一回事,人家英文写得可清楚了(排除德里达之类的故意晦涩)。我经常跟人开玩笑说经常看国内的学术翻译,做不成学者,倒是可以去做新朦胧派诗人。
同意。
老一代学者的翻译是很好的,现在翻译的数量与质量呈反比。也可以理解,都是学生在翻,导师随手改一改。真正的上乘译作很少,但也有一些是不错的。买翻译的书首先要看译者。
 

sangsir

活跃会员
回复: 实在读不下去的译著

主要是现在学术体制、风气混乱,出版社只想着赚钱,知识分子也只好堕落,结果弄出一大堆垃圾翻译。现在能认真翻一本好书的就是牛人了
 

wuyeshusheng

普通会员
回复: 实在读不下去的译著

现在学过两年外语,认识几个单词就敢出来搞翻译。佩服这些人的胆量和脸皮!
 

yangyangyang

普通会员
回复: 实在读不下去的译著

东方出版社也是大的出版社,编辑怎么这么不负责呢?可也是,商务也不保证每一本书的译文,看来还得是自己学好外语最重要!
 

lailai

初级会员
回复: 实在读不下去的译著

真的翻译得非常糟糕啊!这种译作看了只会让人觉得狂躁……前一段时间看刘北成翻译的《社会权力的来源》一书时也有类似感受
 

zbln

会员
回复: 实在读不下去的译著

拙劣的译作既败坏了原著,又害了读者。
鄙视那些不尊重人类知识的人。
 

Georg

知名会员
回复: 实在读不下去的译著

只要以我的能力能看懂的,看不懂能猜懂的,或者作者文风本来就晦涩独特,体谅到译者艰辛,一般我不提名这种黑名单(客观上会造成很多人喜欢跟着起哄骂译著的效果,对不起一些用心的译著),不过这次真要说一本书,有点离谱,现在害我不得不去自行去找原文慢慢啃,打乱了论文计划。

胡其鼎翻译的《体验与诗》,原来听说过,“胡译”,现在见识到了,某些地方看着迷糊,不过如果真是看就算了,我论文要引用,只能自己翻了,这种感觉就特别不可原谅。Lebenbuezugen译成“生命覆盖层”,不知译者有没有看进去(看懂)原文。我没有查到这个胡的底细,不知道是搞什么的。

下次开个帖子,专门提出其中的“翻译错误”,如果有时间写的话。还是奉劝一句,如果不是专门的研究人员,不要乱翻,自己要臭掉的。
 

zhixuan

中级会员
回复: 实在读不下去的译著

那位书友有这本书的原本电子文本,让我看一看啊,我实在想看这本书原文到在讲是什么,翻译成这个样子。
 

吴茗

知名会员
回复: 实在读不下去的译著

同意。
老一代学者的翻译是很好的,现在翻译的数量与质量呈反比。也可以理解,都是学生在翻,导师随手改一改。真正的上乘译作很少,但也有一些是不错的。买翻译的书首先要看译者。
现在译者也不能看了。著名的学者翻译的也很烂,不是错译就是少译。
 

gukeping

普通会员
回复: 实在读不下去的译著

一般我读译著,一定是要找本英文的来对着看。有时候真的不是译者不负责任,而是很多学术书籍,如果没有背景知识,基本看不懂。原著也是如此。
 

dresin81

普通会员
回复: 实在读不下去的译著

这本书我在书店看了一下,发现翻译不好,连忙躲开了。
没想到还有同学看到好书激动到不检查翻译质量。
类似的一个关于实践中的道德的书好像也是如此
 

greatwind

知名会员
回复: 实在读不下去的译著

(greatwind按:看到有朋友提到麦克道维尔的《心灵与世界》,我转一个帖子。我个人是看了这个帖子后才下决心去啃完英文版的)
http://www.philosophyol.com/pol/?action-viewnews-itemid-2574

麦克道尔《心灵与世界》中译本“前言”翻译商榷
  麦克道尔的《心灵与世界》是一部名著,名著是需要翻译的,而且需要好的翻译。最近此书出了中译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我翻了翻,觉得翻译的不好。不好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不少地方不够准确,二是很多地方翻译得不像汉语。兹举前言中的几例翻译。
  1.The main text of this book is a sort of record of the John Locke Lectures that I delivered in Oxford in Trinity Term, 1991.
  [中译文]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一种记录,记录的是1991年我在牛津大学夏季学期的洛克讲座上所做的演讲。
  [商榷]“主要内容”一般是对这本书提纲挈领式的概括,但这里的“main text”不是这个意思,应当是“主体部分”,因为此书的主体部分是六篇演讲。“是一种记录,记录的是……”,这不像标准的汉语。不如说“本书的主体部分 是我在约翰·洛克讲座上的演讲记录,该演讲是我在……做的”。(p. 1)
  2.I have also eliminated phrases like “next week” and “last week”, which it seemed absurd to leave standing in a version meant to be taken in through the eye, perhaps—at least for the texts of the lectures—at a single sitting.
  [中译文]我还去掉了像“下周”和“上周”这样的词,因为把这样的词放在一个要通过一口气读完才能理解的版本中似乎是荒谬的。(p. 1)
  [商榷]上半句没有问题,下半句完全不对。“一口气读完才能理解的版本”——为什么非得要一口气读 完才能理解呢?其实意思是:讲座是耳闻,看书是目睹,听讲座要一周一周的听,看书也许只需要做下来一次就可以了。直译是:“至少对这些演讲的正文而言,让 这些词留在也许是在仅一次坐下来的时间内,要用眼睛来读解的版本中,是没道理的。”译者过分拘泥于“at a/one sitting”的词典意义,忽视了这句话的语境。
  3.They aim, moreover, to say it with a mode of organization and in a tone of voice that reproduce those of the lectures as I gave them.
  [中译文]此外,这些正文的内容要通过一种有组织的方式,并以一种再现当初我做演讲时的那种口气说出来。(p. 2)
  [商榷]that从句修饰的是“组织方式”和“口气语调”,中译文似乎只让从句修饰后者了。
  4.Third, I have tried not to erase an unguardedness that seemed proper for the lecture format.
  [中译文]第三,我并没有试图去消除一种无防备性,……(p. 2)
  [商榷]什么叫“无防备性”?如果译者看看这个英文词的第二义项,就会很容易理解,只的是“不谨慎”、“不留神的地方”。就是说,演讲中难免不严谨、不谨慎的地方。
  5.I have no idea how I could so much as begin to separate out the difference he made to me; I cannot imagine what sort of philosopher (if any) I would have been now if it had not been for him.
  [中译文]我甚至都不知道怎样才能开始摆脱他对我的重要影响。我不能想像,倘若不是因为他,如今我会成为什么样的哲学家(如果我是哲学家的话)。(p. 3)
  [商榷]separate out是区分开的意思,the difference he made to me是他对我造成的改变。就是说,我发生了改变,有些是他(Evans)造成的,有些是我自己改变的,也许还有其他的,但我已经分不清楚了,因为他对我的 思想激励持久而强烈。后一句说:倘若他不是那一类哲学家的话,我无法想像我现在是哪一类哲学家。
  6.(The way I put things here bears substantial marks of Brandom’s influence.) Among much else, I single out his eye-opening seminar on Hegel’s Phenomenology of Spirit, which I attended in 1990.
  [中译文]在其他很多事件当中,我要挑选出他关于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让人大开眼界的专题研讨会,……(p. 4)
  [商榷]“在其他很多事件当中,我要挑选出……”,这种翻译没有“错误”,但不像汉语的表达方式。因为我挑选出的这件事其实不在“其他很多事件当中”。不如说:“在诸多影响当中,我要选择的是……”。
  7.Thoughts Brandom elicited from me then show up explicitly at a couple of places in these lectures, but the effect is pervasive; so much so that one way that I would like to conceive this work is as a prolegomenon to a reading of the Phenomenology, much as Brandom’s forthcoming Making It Explicit: Reasoning, Representing, and Discursive Commitment5 is, among many other things, a prolegomenon to his reading of that difficult text.
  [中译文]布兰顿从我那里诱出的思想,在这些演讲的几个地方明确地表达了出来;但……就像……《把它弄清楚:推理、表征以及不着边际的承诺》……(p. 4)
  [商榷]什么叫“布兰顿从我那里诱出的思想”?这个译法的意思至少是不显豁的。好的译法是:“因布 兰顿的诱导而使我萌生的那些思想……”。至于布兰顿的那部著作,且不管别的词,至少把“Discursive Commitment”译为“不着边际的承诺”是不着边际的翻译。
  8.…and to many friends in England for their kindness during my stay. (p. 5)
  [中译文]在我逗留期间他们给了我亲切的感受。
  [商榷]“for their kindness”用中国话说,就是他们给我帮了不少忙。
  9.最后,再引用“导言”中的一句译文:“上述那些责任是真实的,即使当我们看到就我们自身而言我们怎样才能拒斥我们面对一个迫切需要完成的理智任务这一点时情况也是这样的”。(p. 7)这样的翻译我是读不下去的,更不要说一口气读完才能理解了。
 

lessing

知名会员
回复: 实在读不下去的译著

上面那帖找出的只是九牛一毛,我印象最深的是把“知性”“理解”“理性”“理由”完全译混了,说明译者既不懂原文又不了解康德哲学。像这样的垃圾竟然还以那样的高价出版,真不知道丢得是谁的脸!反正我看几页的感觉就是想把这本书撕了。
本来我一直看专业书都不怎么读译著的。结果今天鬼使神差又弄了本《二十世纪法国哲学》来看,因为这个领域之前不熟嘛。结果想撕书的感觉又一次浮上心头——intentionality被译成“目的性”,sens译成“理性”,而且句子也不通顺,真想不通这种东西怎么还有人出!
说实话,专业的东西多读外文也就罢了。可是令我感到遗憾的是,我们毕竟不可能所有领域都读外文书。哲学著作能被译成这样,其他学科的又能好到哪里去呢?我们又能从哪里获得关于其他学科的可靠知识呢?想来真令人又是感慨,又是后怕呀。
 

cassie

普通会员
回复: 实在读不下去的译著

真正负责的翻译是一种再创造。这是一种态度。好的翻译可以令原著增辉不少。(当然,翻译中难免不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尤如一块花布的反面,与正面总有差距。)但我相信,真正的学术翻译应当尽力摆脱各种利益的干扰,这本身是对学术的敬畏。
 

penghuidong

活跃会员
回复: 实在读不下去的译著

面对如此混乱的翻译界和出版界,小弟实在无语。 有些翻译实在让人忍无可忍,包括一些知名人士的翻译。 日后一定多学几门外语,尽量看原文。
 

Aaron

普通会员
回复: 实在读不下去的译著

很幸运,我还没有遇到如此拙劣译文的书。不过,我现在的确更多地是看英文材料,读过以后,发现很多国内的所谓知名学者也不过是在抄别人的冷饭而已。或许,国内的人文学科要想创新还得好好努力。
 
顶部